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台湾应放弃“两国论”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Jul 25 14:50:38 1999), 转信

台湾应放弃“两国论” 



               台湾总统李登辉发表他的“两国论”至今已有两个星期,在这短
             短十余天里,他的主张在海峡对岸和国际舆论中所产生的强烈反应已
             表明,“两国论”在两岸关系中既不能给台湾带来什么实质的利益,
             也无法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李登辉这次提出“两国论”时借用了当年东西德的模式,这是不
             恰当的对比。不错,当年的两德的确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两
             个政权都获得为数不少的国家的承认,甚至在一些国家里,东西德都
             设有各自的大使馆。台湾经常声称它早已是“主权国家”,如果以规
             模来说,台湾的确比世界上许多国家更具备成为国家的条件,可是,
             它却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国际社会的承认。目前固然有二十
             几个国家承认台湾,可是,这些国家不仅规模非常小,而且大多是在
             一个很重要的状况下承认台湾,那就是看中台湾的大量经济援助。这
             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是不屑一为的。

               缺乏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无法成为国际组织的正常成员,这是
             台湾无法成为主权国家的致命伤,这也是台湾近年来一直梦寐以求,
             在所不惜的扩大它的邦交国的原因。

               台湾为何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不同意
             。中国一直把台湾看成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历史和民族发展来看
             ,台湾是属于中国的,这是不容质疑的。

               当然,对许多国家来说,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还有现实上的
             考虑。当中国坚持这个原则时,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抉择,是承认中
             国还是选择台湾。自从中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之后,世界上绝大多数
             国家都选择和中国建交,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除了传统理念之
             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地位之重要,已到了令人不能忽视
             的地步,一个人口13亿的中国大陆和人口只有2100万的台湾,相比之
             下,优劣立判。

               所以,台湾不断声称是“主权国家”,不断设法加强其外交攻势
             ,实际上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做法。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只有在
             中国荏弱不堪而力有所不逮时,台湾才有条件争取出走,而目前这个
             条件根本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唯有在维持现状和认同“一个
             中国”的大前提下,和中国展开和平谈判。这次李登辉提出“两国论
             ”是背离了这个原则,冲击了中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底线,必然要
             引起了北京的强烈抨击,由此也造成台湾本土和地区局势不安,令各
             国为之侧目。

               在这次提出“两国论”之后,台湾的地位已经更为孤立,原来台
             湾或许希望能借此给处在低谷的中美关系再加点催化剂,想不到却引
             起美国的强力反弹,把美国推到中国的一方去;不少国家,包括欧盟
             组织还趁此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国论”会搞到如此灰头土
             脸,说明它是没有市场的。

               “两国论”竟然会引来轩然大波,这或许是台湾先前始料未及的
             。既然这种言论无法见容于中国,也未能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苟同,
             那么,要如何收拾因此而引起的紧张关系?要如何为此而降温呢?看
             来只有采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办法,由台湾取消“两国论”之说,让
             两岸双方回到原先的框架上来,在统一的目标下寻求双赢的方案。相
             信这是两岸人民所想见到的情况,也是国际社会所期盼的和平稳定的
             局面。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1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