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两国论”与宋楚瑜参选总统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Jul 25 14:58:48 1999), 转信

“两国论”与宋楚瑜参选总统 



             ● 王家英

               就台湾政治导向而言,李登辉的“两国论”颇有为国民党助选的
             作用,因为在96年台海危机时,北京的军事演习反而使李登辉得分,
             这次他也企图以此引起北京的行动,扩大连战的票源。只是不仅北京
             只动口不动手,美国也抨击“两国论”,看来李登辉这次是无法如愿
             以偿。



               台湾总统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定位两岸关系,台海风云骤变;
             前省长宋楚瑜随后公开宣布自行参选明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连
             宋配”终于破局。从台湾岛内政局的发展看,“两国论”与宋楚瑜参
             选总统互为牵动,何方得益,端视乎北京和美国的反应。

               撇开李氏抛出“两国论”的种种复杂两岸关系和国际因素考虑,
             台湾岛内均一致相信,李氏的“两国论”在某种意义上有为其接班人
             连战设定选举议题,并借以引爆两岸关系矛盾,强化连氏支持的部署
             。接照这样的观点分析,“两国论”对连战选举总统可产生如下优势
             :

               一、将选举总统的主要诉求定位于台湾国家前途的讨论,有助掩
             盖国民党政权长期以来的金黑包袍,从而减轻连战作为国民党接班人
             在选战时面对的压力。

               二、将两岸定为“国与国”的关系,一方面有助吸收民进党“中
             间偏独”的票源,另一方使外省籍的宋楚瑜相对模糊的两岸立场处于
             弱势。

               三、“两国论”极可能激化两岸关系矛盾,而从战术以至于从96
             年总统选举经验的角度看,两岸关系的紧张化一般均有利于执政国民
             党巩固政权,当中原因有二:一是“两国论”大量吸收了民进党的台
             独主张,但没有直接诉诸台湾独立,若然这样的定位仍使两岸关系紧
             张化,考虑到安全原则,台独支持者必然向国民党的“两国论”靠拢
             ;二是在国家安全受到外来威胁的时刻,为了避免进一步受到内部政
             权“变天”的巨大不明朗因素的双重打击,选民一般均会强化对执政
             党的支持。96年总统选举李登辉能以高票当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就此观之,李氏的“两国论”可谓故伎重施。



             宋楚瑜洞若观火



               对于“两国论”对总统选举选情的可能冲击,宋楚瑜自然洞若观
             火。他迅速宣布自行参选总统,很大程度正是担心延迟宣布参选会让
             “两国论”持续发酵,影响他的胜算,故此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利
             用提前宣布参选总统平抑“两国论”的声势,另一方面以正式总统参
             选人的身分批评“两国论”,借此重新主导台湾选民切入两岸问题的
             焦点,宋氏在宣布参选后不断重申台湾的大陆政策应顾虑到国家安全
             原则,不应鲁莽行事,并认为台湾需要的是稳健、负责的领导人,不
             躁进,有勇气,真正维护国家安全,可说是针对国民党的“两国论”
             所引发的两岸危机的一项反守为攻行动策略。当然,这反守为攻的行
             动策略最终能否化解“两国论”所意图达成的选举效应,现时还言之
             过早,必须视乎北京和美国如何作出反应。

               对宋楚瑜而言,最有利其选举形势的局面应是:一方面,北京持
             续强烈批判李氏的“两国论”,使“两国论”难有正面地主导两岸关
             系之机,但同时又不致出现两岸军事冲突,使台湾选民为了内部政治
             稳定而向国民党汇聚;另一方面,美国公开拒绝和批评“两国论”,
             使“两国论”处于孤立无援,甚至进而迫使台北政府放弃“两国论”
             ,让李氏的政策躁进完全暴露于台湾选民面前。



             美国的态度



               就近日美国连番的举动看,情况的发展似乎向有利于宋楚瑜选情
             的方向推进:(一)在确定了“两国论”的内容后,美国国务院公开
             重申华盛顿对台的“三不”政策,并强调其对华的“一个中国”政策
             不变。(二)美国政府大多数的智库学者均发言批评“两国论”,认
             为会引发两岸关系不稳和困扰中美关系。(三)为了表示美国对台湾
             的不满,华盛顿不仅要台北对“两国论”作出澄清,而且刻意降低正
             在台北举行的“台美次长级经济对话会议”的层级,取消了原订美方
             代表团拜会行政院长萧万长等高层人员的行程安排。(四)7月18日
             晚,美国总统克林顿主动致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强调美国在台湾
             问题上的政策没有改变,并重申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坚定
             承诺。

               上述美国政府的种种举动,明显反映出其对台北的“两国论”的
             强烈保留与不满,如果美国有关的举动持续甚至进一步强硬化,考虑
             到美国是台北最主要的安全保证,台北最终在强大的压力下放弃“两
             国论”,回到其原来大陆政策的原点,并非全无可能。

               相信北京政府也了解到中美台之间的复杂互动和台湾岛内诡秘多
             变的选情,故此尽管动员了庞大的文宣攻势对“两国论”进行强烈的
             批判,并且散放出各种备战的消息以营造对台更强大的心理压力,但
             迄今为止并没有采取具体的军事行动作为反制“两国论”的手段。对
             此,北京大体已掌握到三项要点:(一)经过95年至96年的台海危机
             之后,北京知道以具体的武力展示向台施加压力,反有堕入国民党设
             计的,借北京“武吓”为连战助选的圈套的可能。(二)美国似乎极
             欲与北京修好,北京可透过向美国施压间接迫使台北放弃“两国论”
             。(三)李氏的“两国论”极可能是他离任总统前的最后一博,与其
             让其计得逞采取军事手段强势回应,引发两岸不必要的冲突,倒不如
             以静制动,让明年3月台湾总统选举尘埃落定再行重新评估因应策略
             。



             台湾社会反应不佳



               无论如何,美国对“两国论”的强烈疑忌和北京的强大文宣战和
             心理战,已使台湾社会内部对李氏的“两国论”越来越有所保留。台
             湾股市的大幅调整是最佳的反映。而根据一项民意调查所得,有超过
             四成台湾市民认为李氏提出“两国论”时机不合。此外,一向支持李
             登辉的国统会委员丘宏达,更撰文直接将“两国论”批评为“一个不
             通而有害的结论”。

               事实上,台北似乎已渐渐感受到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并开始发
             出某种政策调整的信息。例如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许柯生在7月17
             日指出,李氏的“两国论”是针对两岸进行各种协商时的明确定位,
             台北不会用“国对国谈判”改称两岸会谈,或是以“两国关系”替称
             “两岸关系”。相较于数日前陆委会主委苏起仍高调地强调“我们要
             打破一个中国的迷思,我们不会再用政治实体字眼,我们要清楚的、
             对等的两岸关系定位,让世界看清两岸的现实……‘中华民国’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分别统治台湾与大陆两地,这已是不争的政治现实与法
             律现实……李总统的宣示系在说明这个政治现实和法律现实”,许氏
             的讲话明显已有所软化、调整。

               如果“两国论”最终被迫放弃,台湾的大陆政策回到原点,公开
             表态支持“两国论”的连战受到打击自不待言,陈水扁的台独立场更
             难有出路,此消彼长之下,宋楚瑜的气势自然倍增。换言之,从宋楚
             瑜自行参选总统开始,不论台北的“两国论”原来有否选举因素的考
             虑,它的发展已无可避免地深深牵动总统选举的选情,而为了确保有
             关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选情,各方参选人定必尽力促成它的实现或撤
             守,以证明对手的错误。在这过程中,北京如何因应美国的对台态度
             ,判断台湾岛内的选举形势和采取什么相应的行动,便变得十分关键
             。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1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