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李登辉已骑虎难下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Jul 25 15:00:01 1999), 转信

http://www.zaobao.com.sg


                               天下事
                                              23/07/1999 


             李登辉已骑虎难下 



             ● 阮次山(本报特约)

               台湾的李登辉总统在7月9日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发表的两岸
             关系“两国论”,引发了两岸之间一场一触即发的危机,目前“两国
             论”的效应正在发酵阶段,很难想像两岸关系会因这场两国论效应而
             膨胀到什么程度。

               对台湾民众及全球其他地区人士而言,从7月9日迄今,众所想探
             讨的两个问题是:一、李登辉所说的“海峡两岸的关系是特殊的国与
             国关系”究竟何解?是否等于台湾已非正式宣布独立?二、李登辉选
             择在此时发表两国论,其时机选择的目的何在?

               对于不属于李登辉权力核心的人而言,也许李登辉这次发表“两
             国论”的时机用心,永远是个谜,包括许多亲台湾的美国政坛及学界
             人士都认为,李登辉的“两国论”是“立论正确,但发表的时机不当
             ”,台湾政府官员从7月10日开始纷纷为李登辉此言论发表的时机提
             出“合理解释”,其总统府发言人林碧¤甚至表示,这种论点是台湾
             当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的结果。此后,台湾政坛及媒体也纷纷提出“
             事后有先见之明”的分析,认为李登辉此举具有两个意义:一、为今
             后台湾的两岸政策下基调,先划出路线,以让他的接班人有所遵循;
             二、在此问题上逼宋楚瑜和陈水扁两位有意问鼎总统宝座的政客表态
             ,间接为他属意的接班人抬轿。

               其实,据笔者得自台湾党政高层人士的消息,台湾高层过去的确
             进行过这种“两国论”的研究方案,但是,并未决定在7月9日由李登
             辉经由“德国之声”向外发表。一直到7月16日,有四位部长级人士
             向笔者证实,李登辉的两国论是临时起意的“泄密”事件。李登辉的
             幕僚人员在过去11年多,每逢他进行公开谈话的场合,最担心的是李
             登辉的眼光离开讲稿,因为每一次离讲稿,李登辉就会失言。据一位
             高层官员告诉笔者,这次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专访时,李登辉在
             其他的问答中都以幕僚事先准备的稿子念,只有在回答有关“两国论
             ”的问题时,他偏离稿子,即兴回答,结果酿成轩然大波。



             并非胡说八道



               据消息人士说,从“两国论”的实质内容去看,李登辉这回倒并
             非“胡说八道”,而是言之有物。因此,他之所以即兴“泄密”很可
             能和前美国总统里根在晚期时一样,有点“老人症状”,一时胡涂之
             作。

               李登辉的经常失言,已成为包括台湾在内的各方媒体、政坛人士
             ,甚至于北京当局公认为“可以理解”的行为模式,《纽约时报》在
             7月14日的报道中即称他是个“不可预测”的人物,过去,他的幕僚
             经常为他这种“不可预测”的即兴言论卖力善后,经常使他化险为夷
             ,但是,这回他的“两国论”效应之所以持续发酵,问题就出在他的
             幕僚人员这回“抢救”失当。

               从以下几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确定,李登辉这回的惊人之言完
             全出自“失言”。

               一、主管台湾大陆事务的陆委会主委苏起,7月9日正在华府访问
             ,他和美国政府官员会晤时,并未告知美国官员,李登辉会有此惊人
             之举。事实上,苏起本人对李登辉此言也十分意外,因此他7月10日
             回台时,拒绝向记者发表谈话,表示他要经过与总统府会商过后才对
             外发言,如果李登辉发表此谈话的时机是经过事先策划好,苏起不可
             能不事先向美国“报告”,事后也不可能直到7月12日才召开记者会
             向外公布此政策。



             未获知会 美国光火



               二、美国政府这回最光火的是,台湾一直靠美国撑腰才不致受中
             国大陆军事威胁,如今,在发表如此对大陆深具挑衅性谈话时,台湾
             竟未事先知会美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这一星期的记者会中,
             屡次语气婉转的表达对台湾的不满,并且曾清楚表示,台湾在事先未
             知会美国。鲁宾的谈话当然旨在向中国表态,表示美国并未默许李登
             辉在此时发表两国论。

               三、就在李登辉发表两国论当天,台湾的海基会致函大陆海协会
             ,正式邀请海协会副会长张金成在8月底或9月初“择时率团”访台,
             谈论汪道涵访台事宜,据海基会官员表示,这封回信已作业一个多星
             期,因此在7月9日发信之前,对李登辉可能发表“两国论”毫无所知
             。

               严格说来,对于李登辉的“两国论”,如果台湾官员事后“善后
             ”得当,不会酿成这场轩然大波,问题出在以陆委会主委苏起为首的
             一连串“解读”行动。

               7月12日,苏起在与总统府及相关人士密商一天过后,举行了一
             场被西方媒体定调为“台湾放弃一个中国立场”的记者会,对外表示
             ,台湾从此要抛开一个中国的迷思,并宣布,台湾从此对外不再谈一
             个中国或两个政治实体的说法,并且将两岸关系进一步定位为“一个
             民族两个国家”的“特殊国与国关系”,从此不但对李登辉的谈话越
             描越黑,而且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两岸危机,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强力干
             预。

               苏起不但因此受到李登辉所倚重的学者丘宏达的指责,也遭卡特
             时代的中国问题顾问奥森伯格的点名批判,认为苏起的作法只会造成
             台海情势的紧张,使台湾在国际社会上孤立,对于苏起以两德关系来
             形容两岸关系,丘宏达更不客气的说是“一个不通而有害的论点”。



             台湾成了千夫所指



               从7月13日开始,全球,尤其是美国媒体,几乎口径一致的批评
             李登辉的两国论及苏起的“放弃一个中国论”,并且指责台湾不当的
             挑衅大陆,引发台海危机,美国政府在此一致的舆论压力及来自中国
             大陆的压力之下,对台湾也就越发不客气。面受各种压力,面对台湾
             股市在三天内下滑一千两百多点的压力,面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台湾
             当局从7月16日起,态度逐渐软化。据笔者了解,台湾当局一直努力
             想把两岸关系状况拉回“两国论”之前的原点,因此一直坚称其两岸
             关系政策不变(美国政府则表示,台湾对此问题的说法这几天自相矛
             盾),但是,这种说法和对“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一连串修正说法
             ,显然未为大陆及其他国家接受。

               李登辉在7月20日接见扶轮社会员们时,在其谈话中即显示出一
             种骑虎难下的无奈,一方面,他必须坚持“两国论”的正当性,因为
             台湾过去一直拒绝一国两制,并坚持自己是与中国对等的政治实体;
             一方面他又在大陆的威胁下,不得不声称仍主张中国统一,仍接受一
             个中国论点,但又得声称,一个中国是民主、自由、均富以后的中国
             ,属于未来式而非“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在式。

               李登辉当然有他骑虎难下的苦衷,他在无心泄密而把台湾的底牌
             露出后,如何能在此台湾面临明年总统大选时刻,自圆其说的改口回
             到原点,究竟“两国论”是否等于宣布独立,是否等于两岸关系的立
             场已有改变?这些问题的答案,相信李登辉和国府官员的心底和表面
             上都有两极化不同调子的答案。台湾学者邵宗海7月19日在笔者主持
             的一个座谈会中即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怕只有李登辉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也好,无数也罢,李登辉这回又怎么下台收场呢?台湾
             社会及民众又会因为这场风波面临什么遭遇呢?这一连串问题,正是
             台湾股市一直起伏不定的理由。 

             ¤-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1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