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从德国的分合看李登辉的“两国论”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Aug 11 16:45:52 1999), 转信

http://www.zaobao.com.sg


                                    天下事
                                                       11/08/1999 


                 从德国的分合
                   看李登辉的“两国论”  



                 ● 吴少萍 (北京)

                   台湾总统李登辉在对“德国之声”记者谈访时抛出“两国论”,
                 使得台湾海峡两岸局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整个世界似乎都被卷入其
                 中。“两国论”和“德国之声”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德国曾有过
                 一段分裂的历史。所幸的是,德国在1990年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得以
                 统一了。不过,回首历史可以看出,德国41年的分裂与中国今天的大
                 陆和台湾现状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瓜分胜利果实



                   早在1945年2月,二战渐近尾声,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
                 吉尔和苏联大元帅斯大林聚首苏联南部的雅尔塔,原则上达成了分割
                 德国的协议。1945年5月7日,战败的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月,美
                 、苏、英、法四国把雅尔塔协议具体化,共同签署了占领德国的有关
                 声明:苏联占领东部,英国兵控西北,美国管辖西南,法国分得美、
                 英之间靠着法国的一块地;柏林则由四方共管。

                   7月,杜鲁门接替逝世的罗斯福,和丘吉尔、斯大林再会于德国
                 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进一步瓜分二战胜利果实。关于德国问题,波茨
                 坦会议决定由上述四个占领国分区占领管制,原则上解除德国的全部
                 武装,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随后,各国占领军“各取所需”,按
                 自己的意愿扶起了德国人自己的地方行政管理。德国的新旧党派东山
                 再起。应该说,各政党的纲领和所代表的社会群体不一,但都希望德
                 国保持统一。只是当时的一切由占领国说了算,他们惟恐纳粹死灰复
                 燃,断然拒绝成立德国中央集权政府,只同意实行联邦制,给地方和
                 州政府一定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美、苏为首的西方和东方两大集团之间的分
                 歧日趋尖锐。



                 以法律将分裂固定下来



                   1947年6月,德国联邦州州长慕尼黑会议未能实现保全德国的预
                 想。同年12月,四个占领国外长伦敦会议期间,美、苏在德国“经济
                 统一”和“政治统一”及战争赔款等问题上针锋相对,不欢而散。德
                 国人终于明白大势已去,统一无望。

                   以美国为首的一方在德国问题上向苏联摊牌后,苏联于1948年4
                 月开始了“柏林封锁”,严查通过苏占区而进入西柏林的一切物品。
                 至1949年1月,西柏林250万居民从食品、日用品到取暖用的焦煤均靠
                 美、英空运供应。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搏斗中,美、英、法终于意识到
                 了德国在东、西方对抗中的战略意义,于1949年4月同意“合三为一
                 ”。5月23日,由美、英、法占区合并而成的德国西部通过了基本法
                 ,选都波恩,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德国东部的苏占区也在10
                 月7日产生宪法,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德国的分裂遂用法
                 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寥寥几笔,挂一漏万,无法详述当时的历史过程,不过从中却可
                 管窥德国的分裂和中国之现实的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以下两点:

                   首先,德国的分裂自始至终是东、西方两大集团对立对峙的结果
                 。在德国分裂的41年中,国际社会同时承认东、西德为平等的主权国
                 家。德国的统一也是在“4+2”(二战后初期的四个占领国加上东、
                 西德)的谈判中,经美、苏等国的首肯才实现的。正所谓解铃还要系
                 铃人,德国的分与合既然一开始就是国际社会把持操纵的,自然要由
                 国际社会善终。而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现状则是另一个故事。抗战胜利
                 后,共产党与国民党由联合抗日到反目为敌,打了三年内战。国民党
                 溃退台湾,共产党统领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自己是中国
                 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事务属内政而不容他
                 人干涉。这是所有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从全世
                 界已有包括所有大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与中国大陆建立了外交关系
                 的事实看,大陆的立场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大陆坚决拒绝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分量的不同看法



                   其次,由于文化传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差异,德国国民和中国
                 大陆人民对“国家”和“分裂”的感受和心理承受力是截然不同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德国更多的是一种主权国家的松散的联合体,地方
                 诸侯手握重权,因此德国没有诸如伦敦或巴黎这样的中心都市。而中
                 国的大一统情结却是代代相传,香火不断。

                   谈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二战后,德国人对战争进行了深沉的反思
                 。作为战败国,正如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所言,德国人认为二战反法
                 西斯的胜利不仅拯救了欧洲,也解救了德国。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假“
                 国家”之名(纳粹的NAZI即“国家社会主义”的缩写)行不义之暴行
                 ,德国人对“国家”从此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说,德国
                 人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国家分裂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中国人对土地对国家的感情不一样。历代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以国为重,精忠报国。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所有持不同政见者都可
                 以走到一起。在中国大陆国力渐强的今天,谁让台湾独立成国,谁就
                 必须承担“卖国”罪名,谁就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可以说,
                 从高层政治家到平民百姓,没有人能像德国人那么“冷静”地看着台
                 湾和大陆之间演变出“国与国”的关系。

                   中国和德国皆在今年庆祝50华诞,正如两国的立国基础完全不一
                 样(中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胜者为王;德国则在通过临时宪法之日
                 宣布成立),两国的“分”与“合”也不可混为一谈。相信中国大陆
                 和台湾之间的关系越“升级”就越棘手,不幸到了“国与国”的层面
                 时,恐怕就非武力解决不可了。 





--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xb245.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