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两国论”的两种结局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ug 12 13:57:39 1999), 转信

http://www.zaobao.com.sg
                               天下事
                                              12/08/1999 
             “两国论”的两种结局 
             ● 关姹佳(北京)

               7月9日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明显是针对处于低迷的中美关
             系而来的。但从中国在反对台独上的不可动摇性和美国在台湾政策上
             的模糊性上看,李登辉更是希望借“两国论”改变台湾在美国对华政
             策中地位,即迫使美国把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牵制性因
             素变为改变中国大陆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两国论”
             会因为美国态度的变化在两岸关系中出现两种结局。

             “两国论”的真实目的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美国一直是将台湾定位为改变大陆未来
             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来运作的。正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
             50年代末所言:台湾将在大陆上中国人一些形式生活被极权垄断之外
             ,保存另一个出路,也就是现代中国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发展
             中心,尽管它很小。应该说,当时美国的这种台湾政策与蒋介石政权
             光复大陆的战略企图是基本符合的,因此毛泽东也据此制定了一系列
             削弱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对策。其中最成功的就是1958年的炮击金门
             和(控制对北越的军事援助)逐渐诱使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

               70年代初,由于前苏联的加速扩张和美国在越南的败相显露,美
             国不得不改变全面遏制中国的策略,由尼逊亲自到北京寻求中国的战
             略合作。作为这次中美抛开意识形态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战略合作的
             代价,台湾自然就丧失了它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原有地位。但由于当
             时美国人的长远精确计算和毛对前苏联威胁估计的偏差,台湾最终还
             是落得了一个牵制因素的地位。

               80年代后,美国一度将在大陆内部扶植亲美势力作为改变未来大
             陆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此前美国虽然通过“美丽岛事件”和“江南
             事件”迫使台湾给大陆作出“民主示范作用”,但并未改变台湾在其
             对华政策中的地位。

               天安门事件和冷战结束后,美国因经济、中东和扩大在欧洲势力
             等问题的牵制,仍未明确台湾在对华政策的地位,而大陆也因要解决
             国内经济问题忽视了对台独倾向威慑机制的建立,这在客观上给了李
             登辉一个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使他能够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不
             断调整台湾的政治生态,最终以“两国论”出台迫使美国默认台湾在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位变迁,即让美国重新恢复台湾是改变未来中国
             大陆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的地位。



             第一种结局



               李登辉“两国论”出台的目的,就是再次引发中美全面对抗。这
             也应该说是第一种结局。目前美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都处在鼎盛
             时期,俄罗斯在科索沃的表现也说明其崩解的速度亦远远大于人们的
             想象,这意味着“俄罗斯牌”价值的大大下降。相形之下,中国大陆
             在经济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仅通过“三讲”和讨伐法轮功强化
             了对内的意识形态控制,而且重新提出了加强国防实力的战略构想。
             这些因素加上美国国内大选的政治因素,都可能使美国在动态中把对
             华政策向有利于李登辉实现台独目标的方向上调整。

               如果美国政府把事态向第一种结局方向引导,例如不顾中国政府
             的警告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甚至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案”,那
             么中国政府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竭尽全力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在作出这种选择时,绝不会像最近海外媒体分析
             的那样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台湾身上,甚至不惜使用核武器。

               相反,中国一定会效仿毛泽东的做法,确立一套边打边建设的对
             台绥靖完整机制。在军事上,不断使用难以让美国介入的对台骚扰方
             式,并在中亚、南亚、中东、朝鲜半岛等方向上作出相应的战略姿态
             ,直至把台湾变成牵制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筹码。

               在政治上,中国会汲取毛泽东的教训,巧妙地使用意识形态这柄
             双刃剑,既要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培养一种警惕和从根本上与美国对抗
             的意识,又不至于使其演变成文革那种自相残杀的原教旨运动(如采
             用这次讨伐法轮功争取大多数的方式)。在经济上,中国虽然不会像
             早期那样采取全封闭的政策,但也会不惜代价地利用美国与欧盟、美
             国与日本和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向美国施压。这种
             结局的出现,大陆、台湾和美国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最终还要看谁
             能坚持长久。



             第二种结局



               如果美国在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实力评估的基础上,仍决定不改变
             台湾目前这种牵制大陆发展的地位,面对最近中国政府发出的停止向
             台湾出售武器的警告,美国就会作出适当的、实际行动上的反应,并
             继续对台湾收回“两国论”施压。这样做一方面可寻求中国政府在加
             入世贸和轰炸使馆问题上的谅解,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中国向第一种结
             局的方向调整其政策。

               目前来看,美国似乎还在第一种结局和第二种结局之间徘徊,这
             除了与美国国会议员、媒体的鼓噪及台湾的院外活动有关外,还与目
             前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关。这显然要取决
             于大陆高层能在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一套对意识形态手段合理使用的
             政治机制和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的经济政策,并要让大多数民众
             认识到这种机制和政策是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

               反之,如果这种机制和政策无法被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就很可能
             发生社会动荡和经济滑坡,最终促成美国将对华政策向有利于李登辉
             台独目标的方向调整。

               根据目前高层并未急于举行军事演习,而是坚持讨伐法轮功和推
             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状况看,高层肯定不会因为“两国论”的出现而打
             乱既定政策的连续性。这实际上也是在向美国发出一个明确信息:即
             中国大陆还没有脆弱到被一个小小的台湾牵着鼻子走的地步,如果美
             国继续采取纵容台独势力的对华政策,等到中国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处
             理好后,采取后发制人的政策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国政府目前的运
             作,也可以说是在为第一种结局的出现作准备。在这个意义上看,未
             来第二种结局出现的可能性仍是很大的。 



--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 修改:.zsxdm 于 Aug 12 14:13:23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4.202]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2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