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ing (萧峰), 信区: HotNews
标  题: 李登辉大揭秘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ug 20 16:21:38 1999), 转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朱卫东 
 
  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亮出分裂中国的底牌后,两岸 
关系和海峡局势骤然紧张,李登辉的“大名”不断出现在海内外的各 
种传媒上,成为各方诟病和谴责的对象。祖国大陆方面称李为“分裂 
民族和祖国的罪人”;美国和国际社会则把李看作是“破坏台海稳定 
和亚太和平的麻烦制造者”,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政客”和“电脑黑 
客”;岛内媒体也一针见血地指责李登辉就是想当“台独国父”,想 
做“摩西”,是一个不顾台湾人民利益的“政治赌徒”。至此,人们 
不禁要问,李登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上台11年来到底干了些什 
么? 
   
上部:还原李登辉 
   
李登次郎:“22岁以前是日本人”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生,属狗,台北县淡水三芝乡人。 
  李与日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岛内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从其成 
长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来看,李登辉是一个标准的“皇民化”的台湾人。 
其父李金龙是日据时代的警察,其兄李登钦是台籍日本兵,二战期间 
被日军征到菲律宾战死,其灵位至今还放在日本的靖国神社。对于李 
登辉的身世,早在几年前,台湾就有人对此进行质疑,最早公开指名 
道姓说出李登辉具日本血统的传媒是台湾的《商业周刊》。1994年 
10月,在该刊的第361期中,有一篇文章就直指:“李登辉的爸爸是日 
本人?”该篇报道的主要依据是来自李登辉家祠堂里的一张照片,在 
这张照片中有九名日本警官和一名中式着装的人,而这名中式装扮者 
就是李登辉的父亲,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台湾引发议论。有关李登辉 
身世的传言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李登辉是一个日本警察所生,生下 
来之后再托付给李金龙抚养;二是李登辉是其母与日本人的私生子。 
美国著名的“台独”问题研究专家阿修伯就说过,“你看李金龙160厘 
米的小个子怎么生得出180厘米的李登辉?不但父子身材悬殊,面貌也 
一点不像,个中原委实在值得探究。” 
  不管李登辉身世的真相如何,一个无须证明的事实是,李登辉具 
有浓厚的亲日、媚日情结。李自小就在日据时代的“皇民化”小学、 
中学读书,18岁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毕业后前往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就 
读,后来李登辉便一直企图以京都大学校友的名义访日。日本投降后, 
李才转回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也就是说,李登辉青少年的求学时代 
都是在日本人统治下完成的,是在日本文化的熏陶下一步一步走过来 
的。他曾有许多日本名字,如“李登次郎”、“岩里政男”等等。 
1994年4月,他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中,便非常直接且明白 
地声称,他22岁以前曾是日本人。在1995年日本战败投降50周年时, 
他丧失了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立场,竟然妄称日本持续向中国道歉太过 
份,太软弱。 
  李登辉的“皇民”底子使他对日本有很大的认同感,这种亲日、 
媚日色彩,在他当政以后暴露得淋漓尽致。1988年他一上台,便迫不 
急待地宣布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此后便一直明里暗里地与日本进行 
全方位沟通,力图提升台日实质关系。实际上,李登辉同日本的关系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简单地概括,因为他只要和日本人在一起,马上就 
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兴奋感,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别人 
又无法体会的心理变态。他在上台后阐述施政理念时,人们从未听他 
引用过中国的圣贤哲学、孔孟之道,听到的总是日本人的治世名言, 
诸如德川家康和西田几多郎如何如何。 
  李登辉喜欢日本人,喜欢看日本报章,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他 
每次会见日本人时,不管是三教九流,总是掏心掏肺地大讲一通,甚 
至不用翻译直接用日语交流,约定的会谈时间也常常超过。因此,许 
多日本人在见过李登辉之后都非常惊奇,称李登辉给他们的感觉和日 
本人根本没有什么两样。从过去的经验看,人们了解李登辉的真实想 
法、看清其分裂的本质,除了看其所作所为之外,也往往是通过他与 
日本人剖白心迹的谈话而得到的。如:1994年他同日本右翼作家司马 
辽太郎大谈“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的”,并自诩摩西,要带领台湾人 
“出埃及”;今年5月出版由日本PHP研究所江口克彦代为捉刀的《台 
湾的主张》一书,更公然附和日本极右派中岛岭雄分裂中国的主张, 
鼓吹要将中国分为七块,其实,“两国论”与《台湾的主张》中的 
“七块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东京《时报》便明确指出“李 
登辉的两国论源自日本”。 
  “两国论”出笼后虽然遭到海内外的同声谴责,但李登辉仍然拒 
不收回、一意孤行。有舆论认为,这种明知是错、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同李登辉受过日本军国主义训练和迷恋日本 
“剑道”有很大关系。李曾在日军战败前的1945年1月至6月,在日本 
的“千叶高射炮学校”接受过半年的军事训练。有人说,这半年的军 
旅生活对李的影响较大。此外,李登辉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即非常沉迷 
于日本的剑道,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他至今还珍藏一张穿剑道服的 
照片。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武士道精神一个特点就是即使错误也要蛮 
干,失败便剖腹自杀,李登辉现在顽固地同祖国大陆对抗,应该说是 
一个有力的证据。 
   
国际反华势力的“棋子” 
 
  李在1951年28岁时,跑到美国衣阿华大学研究农业经济两年,获 
硕士学位后回台,并在从事农业研究14年后,于1967年44岁时,再度 
赴美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两年多后拿到博士学位。这一段经历对李 
的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崇拜美国、倚靠美国的思想从此便在李的心中 
深深扎下了根。因此,李登辉上台以后,始终把对美工作放在其对外 
工作的首要位置,极力拉拢美国的朝野势力,甘当国际反华势力“分 
化”中国战略的马前卒,企图以此敲开华盛顿的大门,拓展其“国际 
活动空间”,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惟其如此,近10年来李登辉在拓展以美国为主要目标的“务实外 
交”上煞费苦心,不计代价、不择手段、不计效果。李登辉的崇美、 
媚美、倚美思想和行动,正中美国反华势力的下怀,因为一个繁荣、 
统一、强大的中国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好 
事,所以美国的反华势力便千方百计“以台制华”。因此,李登辉在 
1995年6月不惜血本买到了入美门票,挟美自重,甘为“棋子”。这次 
抛出“两国论”也是李登辉的故伎重演,他就是幻想利用目前中美关 
系的低潮和美国国内反华逆流,迎合美国为首的西方“西化分化”中 
国的战略,挑起事端,拖美国下水,借机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使两岸 
“分裂分治”的局面法律化、永久化、固定化。不过,这次李登辉却 
错估了形势,美国政府已接受上次台海危机的教训,在“两国论”出 
笼后迅速而明确地重申了一个中国原则和对台“三不政策”,甚至美 
国舆论也对台湾口诛笔伐,说明李登辉这种躲在美国背后扔石头的手 
腕,业已耍到了尽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共产党的叛徒 
 
  李登辉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仇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如此,他 
还不惜自外于中华民族,大肆反华。李登辉上台以来,经常以一种狭 
隘的偏执狂的心态破口大骂中国共产党,他所表现出来的愚蠢冲动已 
到了令岛内外人们吃惊的程度。1994年他借“千岛湖事件”这样一个 
单纯的刑事案件大作文章,公然谩骂诬蔑中国共产党是“控固力”、 
草菅人命,在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谈中,更妄称两岸是“水和油合不到 
一起的”;指责祖国大陆对他访美的批评是“不友好、气量小”, 
“中共的文化水平差”;此后,他更寡廉鲜耻地狂称“中共再大也不 
如他老爸大”,他还为中国共产党没有理会他的谩骂而洋洋自得,说 
什么“我硬了,他就软了”,这不能不使人对他如此缺乏自知之明而 
感到诧异。李登辉这种歇斯底里、病态地仇共反华,无非是想达到两 
个目的:一是借刺激祖国大陆以鼓励民粹情绪,在岛内煽起仇共、恐 
共、反共情绪,进而制造两岸的对峙紧张。二是挑衅大陆,呼应以美 
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为其干涉中国提供借口,企图浑水摸鱼,从 
中渔利。 
  其实,李登辉还有一个不被世人注意的伤疤,即他曾经参加过中 
国共产党,后来又背叛了组织。李在台大读书期间思想较为活跃,对 
社会主义理论发生兴趣,并参加了中共在台湾学生中的组织“学生读 
书会”,后又被中共在台湾的组织吸收为正式党员,其入党介绍人即 
为现在大陆的台盟中央成员吴克泰。吴后来回忆说,李登辉在入党不 
久即与党组织脱离了关系。1950年2月,“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等 
地下组织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破,李受到牵连,但他与特务机关合作, 
靠出卖朋友和同志获得了“自由”,与他同一宿舍的四个人,两个被 
杀,一个被国民党长期监禁,而李则摇身一变参加了国民党。 
  李登辉口口声声强调“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的”、台湾是“化外 
之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鼓吹建立所谓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打出“新台湾人”的旗子;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中国”、“中华” 
在词义上有含糊不清之处,而是李登辉本身头脑不清。李登辉的曾祖 
父在清末才从福建永定县移居淡水,其家族赴台时间也不过三代,今 
天侈谈什么“生为台湾人的悲哀”的李登辉,简直就是数典忘祖! 
   
阴险而刚愎自用的政客 
 
  对李登辉的长期观察表明,李并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个非常善 
于伪装、欺骗,个性偏执的狡诈政客。李登辉自1972年6月当上“行政 
院政务委员”踏上仕途后,便在官场上韬光养晦,伪装自己,虽然蒋 
经国对李登辉较为器重,但李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对蒋经国和同僚 
都表现得十分谦逊恭敬,从没有任何野心流露,似乎只是一介书生, 
不善权谋,实则奸险毒辣。在官场的大小场合,他从不引人注目,即 
使是每次开会在议事录上签字,他每次都签在最后的地方,并且字都 
写得很小。每次“行政院”开会不点名叫他发言,他便一直保持沉默, 
埋头做事,从不固执己见,因此深获蒋经国的好评。1994年他与司马 
辽太郎谈话时透露了埋藏心底的秘密。他说:“蒋经国先生是否真的 
希望我做他的继任者并不清楚”,“在那种政治情况下,假如经国先 
生稍露了一点声色的话,说不定我就已经被摧毁了”。因此,为了长 
远着想,他一直表现出少有的忍耐力,等待时机。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作为副“总统”的李登辉捡了个便宜, 
爬上了台湾当局的最高位子。起初两年,由于权力不稳,他仍然不敢 
过分胡作非为。1990年3月李当选“总统”后,随着权力和地位的逐渐 
稳固,这位出身农林、身在学府的技术型官僚便露出了政客的真面目, 
处事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他使出潜心钻研的十八般武艺投入权力争 
夺战,通过“分而治之”、“借刀杀人”、“铁腕与怀柔并举”等种 
种权术全力打压政敌。与此同时,李登辉还通过四次“修宪”,将 
“总统”的权力扩大成无人监督的“巨无霸”。由于大权在握,李的 
独断专行、玩弄权谋、排斥异己、刚愎自用的作风日甚一日。 
   
下部:李登辉上台11年 
 
  李登辉自1990年当选第八届“总统”后,随着权力和地位的稳固, 
便显露出强烈的个人政治野心,全力着手塑造自己的所谓“历史地位”, 
从而使岛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李登辉色彩”。 
   
五改“宪法”的幕后 
 
  李登辉上台后打着民主化、本土化的幌子,逐步对所谓的“中华 
民国宪政体制”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抛弃旧法统,重塑政权的“正 
当性”与“合法性”,企图制造与祖国大陆长期对抗所需的政治体制, 
为“分裂分治”创造条件。为此,李登辉在9年内异乎寻常地进行了 
5次“修宪”,目前的第五次“修宪”尚未完成。通过“修宪”终止 
“动员戡乱体制”、“全面改选国会”、“修改中华民国宪法”、 
“总统公民直选”、“冻结省长和省议会选举”(“冻省”)等一系 
列步骤,企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使岛内政治恢复常态,确立政党政 
治体制;二是扩大“总统”权力,实现自己的“独裁梦”;三是重新 
“定位”两岸关系,为“分裂分治”制造政治基础。从目前看,李已 
初步实现了目标,尚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已在岛内基本确立。1997年7月, 
“国大”第四次“修宪”完成,“总统”的权力已经得以大幅扩张, 
“行政院”与“立法院”的权力被削弱,“总统”成了难以监督制衡 
的“巨无霸”。同时这次“修宪”也表明,国民党旧的“法统”已基 
本终结,“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宪政体制”正式确立,台湾当局在 
滑向台独深渊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毁长城的党主席 
  目前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国民党,而是 
被李登辉改造过的台湾国民党。在国民党政权本土化的过程中,以李 
登辉为首的国民党主流派,通过一系列激烈的权力斗争战胜了党内非 
主流派。如:1990年3月双方围绕“总统”选举的激烈政争;1992年 
3月,围绕“总统”选举方式是“委任直选”还是“公民直选”以及对 
“一中一台案”的处理展开内斗;1993年1月,围绕郝柏村是否辞“行 
政院长”职务的斗争;1993年8月,非主流派的中坚力量“新国民党连 
线”与国民党公开决裂,成立新党;同月召开的国民党“十四大”, 
主流派完全控制了党政军特大权,非主流派全面退出权力决策中枢, 
国民党发生了历史性的蜕变,权力结构实现了本土化、年轻化; 
1996年3月,“总统”大选,非主流派的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进行 
最后一次反扑失败,标志着主张统一、反对“台独”的传统大陆籍势 
力和本省的反李势力已完全被排挤出权力核心之外;“冻省”的结果 
也使拥有较高民意支持的宋楚瑜势力遭到打压。在一连串的政争中, 
李登辉改造了国民党,使之台湾化。1997年8月召开的国民党“十五大” 
表明,台籍本土势力尤其是中生代和地方“行政首长”、民意代表在 
党内权力结构中已占据主体地位。 
  国民党的“台湾化”过程与政权的本土化过程是相辅相成、互动 
发展的,台湾当局由于国民党的“台湾化”取得了统治的“合法性”, 
“中华民国”也由此被改造成“中华民国在台湾”。传统意义上的中 
国国民党已经消失了,民进党前任主席施明德就认为,李登辉最大的 
贡献就是“毁掉了巨无霸的中国国民党”。 
   
“台独”鸣锣李登辉敲鼓 
  纵观李登辉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他不仅具有深刻的“台独”思 
想根源,而且利用手中的权力纵容和支持岛内民进党和其他“台独势 
力”的发展壮大,李登辉已成为“台独”的保护伞和总后台。 
  李在早期便同“台独”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暖昧关系。被称为 
“台独教父”的彭明敏曾是与李一起从日本返回台大插班就读的患难 
知己。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期间,与海外“台独联盟”骨干分子 
蔡武雄、王秋山是“铁哥们”,海外“台独联盟”的不少骨干分子都 
是李登辉的座上宾,他还始终与岛内重要“台独”势力台湾基督教长 
老会长期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李自上台以来一直对“台独”分子 
及其活动采取宽容的态度,认为“台独”言论是“学术问题”,属 
“言论自由范围”,对“台独”活动要“谨慎”处理,实际上就是采 
取放任政策,为“台独”活动大开绿灯。1990年他授意召开的“国是 
会议”竟是海内外“台独”分子的大聚会。由于李的庇护纵容,近年 
来岛内“台独”势力迅速膨胀。大批海外“台独”分子回台,并将活 
动重心转移到岛内;岛内“台独”分子从监狱中获得特赦,纷纷浮出 
台面;“洋独”和“土独”进一步合流,岛内的“台独”活动由地下 
转到地上,得以公开化、合法化,“台独”思潮进一步蔓延渗透, 
“台独”分子弹冠相庆,“台独”活动甚嚣尘上,甚至代表激进分裂 
势力的建国党竟然堂而皇之地成立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登辉放任“台独”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则 
是当今正在挑战国民党执政地位的第一大在野党――民进党。从某种 
意义上说,没有李登辉就没有民进党的发展,岛内对此就有“奶水论”、 
“纵容论”的议论,甚至说李登辉想当“一个半党主席”,对于李登 
辉声称要“和平转移政权”,也有许多人将之解读为李想把政权交给 
民进党。与之相呼应,民进党也投桃报李,充满着“李登辉情结”, 
对李的赞许之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即将卸任党主席的许信良就称, 
“李登辉的很多主张都是民进党的主张,这是民进党人士之所以有 
‘李登辉情结’的原因所在”。去年5月在李登辉主政十年的纪念活动 
中,只有民进党大肆吹捧李的政绩。事实上,在过去的政治运作中, 
民进党和李登辉早已沆瀣一气了。在“国是会议”上,正是由于国民 
党与民进党的勾结合作,才使“冻省”等重大宪政问题得以顺利通过, 
新党则被迫从过去“关键的少数”沦落为“无用的少数”。这次抛出 
“两国论”,可以说,李登辉早已同“台独”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 
奸了。 
 
不统不和只为一个“拖” 
 
  李登辉上台后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步步后退,在两岸关系 
上推行“拖以待变、拖中求独”的分裂政策,使两岸政治僵局雪上加 
霜。李在1990年5月当选“总统”不久,就提出要以新的观念处理台湾 
海峡问题。1992年2月,他授意炮制所谓“国家统一纲领”,但通篇要 
求的只是“对等承认”四个字,并提出许多为祖国大陆所不能接受的 
条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李还在此时对“一个中国”概念加以重新 
界定,使之虚化和空洞化,变为“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 
中国。1993年2月,李公开声称自己“从来没有讲过一个中国”。 
1994年4月,李在与司马辽太郎对谈时更妄言,“台湾必须是台湾人的 
东西”,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是“奇怪的梦”,使人们进 
一步看清其真实面目,他还利用“千岛湖事件”在岛内掀起反华恶浪。 
1995年4月,针对江泽民总书记元月发表的对台八点重要讲话,他抛出 
了所谓的“李六条”予以回应,其内容的核心亦是“拖”、“独”二 
字。1995年6月,他更跑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 
动,引发祖国大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在两岸谈判问题 
上,他以漫天要价的方式拒绝同祖国大陆进行政治谈判。因此,每当 
两岸关系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台湾当局面临政治谈判的压力时,李 
登辉就跳出来进行阻挠破坏。1993年汪辜会谈后,台湾方面即搞了所 
谓“参与联合国行动”;1995年在第二次汪辜会谈前夕,李登辉跑去 
“访美”;汪道涵会长今秋即将访台,李登辉又抛出“两国论”,其 
目的就是要破坏汪辜会晤的政治基础,阻挠两岸政治谈判。 
 
 
赤膊上阵小丑跳梁 
 
  李登辉上台后便大肆在国际上推展“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的活动。除了抛出所谓的“新主权观”、“分裂国家模式”等种种谬 
论为其制造理论依据之外,更是不计手段、不计名义、不计代价地大 
搞“金钱外交”活动。1992年2月,他以“度假外交”之名,访问菲律 
宾、印尼和泰国。1993年6月,他开始搞所谓“参与联合国”活动。 
1994年5月,他又打着“典礼外交”的幌子,赴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 
南非和斯威士兰四国活动。1995年4月,他跑到约旦搞“沙漠之旅”。 
1995年6月,他又溜到梦寐以求的美国搞所谓的“校友外交”。这些以 
金钱铺路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 
一台”。 
  李登辉上台11年来处处强调所谓的“台湾优先”、“台湾主体意 
识”,积极倡导“心灵改革”,培育所谓的“新台湾人主义”,以期 
割裂与中华文化的脐带,造成文化认同危机,进而建构新的国家认同, 
其实质是为“台独”作准备,搞“精神建国”。为此,近些年来,李 
登辉非常注重推展台湾本土文化,吹嘘台湾的“民主化”、“自由化” 
优于中国大陆,是文化的“新中原”;在教育上强调本土化的教育改 
革,向青少年灌输乡土意识和“地球村”意识,企图摆脱中华民族和 
爱国主义意识。1997年9月,台“教育部”便推出具有明显“台独”内 
容的初中一年级教材《认识台湾》,以“台独”的眼光去取舍、诠释 
台湾的历史、社会,实际上是以“本土化”之名行“台独化”之实, 
因此,岛内有舆论评价这本教科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台湾”,而 
是让人们“认识台独”。 
 
  从以上大量的事实人们不难看出,李登辉上台11年的一切作为, 
完全是在为分裂的目标创造条件,是与一个中国原则背道而驰的。 
--
※ 修改:.ring 于 Aug 20 16:19:27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ng.bbs@bbs.ndc.ne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0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