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两国论”阴险在哪里?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ug 28 23:33:27 1999), 转信 

“两国论”阴险在哪里? 

  肖军 

  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像是一片阴云笼罩在中国人的 
心头。重新审视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就会发现,“两国论” 
出台的内幕和意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阴险得多。 

  “两国论”出台的战略、军事背景 

  台湾作为我国版图上的最大岛屿,处在将大陆东南沿海经 
济区与太平洋隔绝的第一岛链的中央位置,对大陆的经济发展 
和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难以替代的战略价值。从军事安全角度来 
看,如果一支现代化舰队从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出击,途中不需 
任何补给,不到两天其机动范围就可覆盖整个中国沿海。李登 
辉曾多次强调台湾的战略地位,可见李登辉早已把台湾的地缘 
战略价值作为他制造“两国论”的“原始资本”了。 

  自冷战结束后,李登辉借美国等西方国家大量削减军备的 
机会,开始调整军事装备发展规划,将70年代末确定的“自主 
发展”方针,改为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采购和技术合作的 
方针。自1992年至今,台湾向美国购买和租借了大量武器装备, 
其中主要包括160架F—16A/B战斗机、4架E—2T预警机、3套2 
00枚“爱国者”—PAC2型防空导弹、3艘“诺克斯”级反潜护卫 
舰(另租借5艘)等。这些装备加上一定数量的台湾自制装备和 
少数欧洲装备,已经在技术水平上对大陆构成了局部优势。 

  “两国论”出台的经济、文化背景 

  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到19 
93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突破140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 
16%。这一迹象引起了李登辉的注意,他不惜动用政治手段限 
制对大陆的投资。因此,岛内的中、上游企业在台当局的政策 
扶植下,转向了岛内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在“两国 
论”出台前,台湾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形成了依附美国产业和国 
际市场而逐渐摆脱大陆牵制的趋势。 

  80年代后期,共同的文化基础使两岸人民的交往远远超越 
了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限制。根据这种状况,江泽民同志在19 
89年正式明确了邓小平同志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的方针。李登辉对此惶恐不安,此后不断以各种方式夸 
大两岸制度文化的差异,试图以此消除台湾人民因民族文化认 
同所产生的统一倾向。但是,随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 
实施,以及他的任期临近届满,李登辉看出仅靠制度文化差异, 
根本无法消除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因此,他在今年5月出 
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中,以所谓“文化与发展程度各不同 
”为由,抛出了将中国分为七个区域的“七块论”,为“两国 
论”的出台寻求文化支撑。 

  “两国论”把赌注押在哪儿? 

  尽管李登辉为“两国论”的出台在岛内进行了精心的策划 
和准备,并想尽一切办法在“两国论”的形成背景中掺入美国 
因素,但这是不是就表明他把赌注只押在了美国一家身上了呢? 
如果认真地回顾一下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以美国为 
主的西方国家对肢解原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的高度一致性,再 
仔细品味李登辉声称的“两国论”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看到的 
两三年后的事”,得出的答案也许会远超出我们过去已经形成 
的思维定式。 

  在冷战即将结束时,由于伊拉克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终于在二战后有了第一次军事集结、大打 
出手的机会。1992年8月,美、英、法等国在伊拉克境内上空建 
立了“禁飞区”。3个月后,这个在主权国家上空进行军事管制 
的模式就被移植到了前南斯拉夫。经过几年的打打谈谈,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空中打击力量不仅完成了对前南斯拉夫的 
初步肢解,而且创造了一种“空袭外交”的模式。之后的几年 
里,美、英等国一方面拿伊拉克作靶子,不断磨练空中打击力 
量,另一方面以“休克疗法”,用金融资本不断蚕食俄罗斯的 
国力。经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辐射,已被国际资本牢牢控 
制住了的俄罗斯,虽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但对自己近在咫尺的 
利益已无保护能力了。今年3月22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 
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作为桥头堡,对仍存有 
社会主义因素的南联盟完成了进一步的肢解,为西方聚集在欧 
洲的国际资本进入欧亚腹地打开通道。 

  一般认为,科索沃战争对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最大的影 
响是中国驻南使馆遭受轰炸,但从李登辉为“两国论”寻找的 
支撑和科索沃战争的实质上看,即使没有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 
馆一事的发生,他也一定会在卸任前抛出“两国论”这个赌注。 
因为科索沃战争的实质,就是在俄罗斯被彻底纳入国际资本体 
系的控制后,以美国资本为主的西方资本的扩张和膨胀已经接 
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状态,表现在战争形式上就是不顾国 
际法对主权国家狂轰滥炸,直至一个主权国家全部或部分接受 
被肢解的条件。 

  因此,从一个较长的周期看,李登辉是把“两国论”这个 
赌注押在了越来越非理性、越来越习惯于采用战争方式完成扩 
张的国际资本的身上了。换句话说,面对综合国力不断强大的 
中国大陆,李登辉也只有扯起“两国论”这面旗,为西方势力 
肢解中国带路,才能真正实现其“台独”梦想。所以,“两国 
论”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在近期内对中美关系的挑战,而是在相 
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社会凝聚 
力的一个挑战。如果我们不能给予“两国论”以彻底的、毫不 
退让的打击,“两国论”对我国其它分裂势力所产生的“示范 
效应”,将会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 修改:.fzx 于 Aug 28 23:50:33 修改本文.[FROM: heart.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