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HotNews
标  题: “一个中国”仅属于未来吗?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Sep 17 19:10:43 1999), 转信

                          “一个中国”仅属于未来吗?
                              新华社  1999-09-17
    台湾当局为了给“两国论”护航,苦心孤诣地想出了种种歪理,其中较有欺骗性
  的一种,就是所谓“‘一个中国’是将来时而非现在时”的说法。7月20日,李登辉
  声称:“民主统一后才会有‘一个中国’。
    ”7月30日,“辜振甫讲话稿”重申“‘一个中国’是未来的,两岸现在是对等
  分治,同时存在,因此可以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加以定位”。
    这就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中国”真的“仅属于未来”吗?
    首先,这种说法混淆了两种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处理某个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
  则,另一个是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所产生的结果。以锻炼身体为例,“生命在于运动”
  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年或几年后身体健康达到何等程度,则是“所产生的结
  果”。这二者当然有密切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不可以直接等同、对换。当我们论
  及“一个中国”问题时,主要是指前者,即讨论的是在处理两岸关系和中国统一问题
  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从1949年到1988年蒋经国先生去世,在
  长达40年的时光里两岸尽管有严重的分歧乃至对抗,但也共同遵循着三项基本原则,
  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这三条也就是当前我呼吁台湾当局“回到‘一个中国’”所应包涵的真正内涵。
  可见“一个中国”原则本来就是两岸共同遵守了40年的共识,怎么能说它仅是“属于
  将来”呢?
    第二,任何原则如果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落实到现实中,那它就是画饼充饥的
  空论。“一个中国”原则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仅一直存在于理念中,而且早已落实
  到实践上。就国际范围观察,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
  国的中央政府,这些国家同台湾签定航约要事先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同台湾来往要
  向中国政府承诺是“非官方的、地区性的、民间性质”……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一
  个中国”原则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或说它已经外化成为今日国际政治秩序的一部
  分。
    再就岛内情势论,到目前为止,台湾当局的所谓“宪法”所称主权及领土范围仍
  包括大陆,“国统纲领”也仍未废止,而该纲领明文规定“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
  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两岸应摒除敌对状态,并在一个
  中国的原则下,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从组织机构看,“国统会”仍在,主掌
  大陆事务的是“陆委会”而非“外交部”,虽然采取了“冻省”措施,但行政区划上
  不仅台湾仍是一省,甚至福建也还是一省……凡此种种,应当说“一个中国”原则在
  今日的台湾还保留某些“现在时”的体现。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台湾当局背弃“一个中国”原则的企图也日益明朗化,有些
  人正在有步骤地采取措施,让“一个中国”原则在岛内渐渐远离“现在时”而变成纯
  粹的“过去时”,这种做法是极端危险的。
    第三,台湾当局鼓吹“一个中国是将来时”,其立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两岸关系
  当前的现状是“分裂分治”,讲“一个中国”就意味着“无视两岸分治的现实”。这
  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诡辩。
    两岸现在固然没有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中国的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
  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台湾并不存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更是
  不容质疑的事实!在当前情况下,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维护台湾作
  为中国一部分的这个基本事实不被改变。在此前提下,中国政府也体认当前两岸关系
  的现状。1998年10月14日,“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向来访的辜振甫先生讲: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
  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不可
  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平等协商,共议统
  一”八个字,是我方对两岸关系未来前景的原则规划。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对台湾当局
  的尊重,也为将来双方携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留有余地。
    由上所述,可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实事求是地体认两岸关系现状并不矛盾。
  进而言之,正因为祖国尚未完全统一,所以我们更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在这一
  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任何人企图背弃或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都
  不会有好下场!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