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ear (baby), 信区: HotNews
标  题: 印度准备进口无人侦察机部署到中印边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08日07:57:2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日前,印度有影响的《印度斯坦时报》在头版披露,印度规模最大、最为神秘的情
报部门———调查分析局正在报上打着“政府内阁秘书处某部门”的旗号公开招募
工作人员,应聘者须是精通汉语、藏语、尼泊尔语、孟加拉语、缅甸语或是英语的
年轻人,月基本工资为1万多卢比(约合人民币2100元),获聘人员“还将会有到海
外工作的机会和丰厚的补贴”。这则招聘广告在印度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目前,已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以往深藏在各个政府和军方机构背后的印度情报部门正逐
步走上前台,开始酝酿数十年来最为深刻的大改组。
     
       “三套马车”掌领众间谍
     
       印度情报机构尽管表面上不如美国中情局、苏联克格勃、英国军情五局
及以色列摩萨德那样赫赫有名,但事实上,印度人在情报工作方面与任何国家相比
都毫不逊色。印度自独立以来,已建立了一套配备齐全、功能完备的情报机构,并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的印度情报机构由“三套马车”组成,一是内阁秘书处领
导的调查分析局(类似美国中情局),二是直属于内政部的情报局、中央调查局(类
似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边境保安部队和警察部队等,三是国防部领导下的军方情
报部门。
     
       在这“三套马车”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是调查分析局。它以邻国
和重要国家为目标,主要通过谍报和侦察等手段搜集、整理对方的政治、军事和经
济情报,直接向印度内阁提交最新的研究分析结果。它同时也具有策反、颠覆和一
定的反间谍功能。调查分析局下属的航空研究中心装备有各类侦察飞机、电子侦察
监控设备和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是印度的技术情报侦察尖兵,以及政府和军方图
像、电子情报的主要来源。目前,调查分析局有7000余名工作人员,在世界各地设
有70多个情报站。
     
       内政部的情报机构则包括情报局、中央调查局和边境保安部队(约8000人
),以及中印边境的警察部队(约2000人)等一系列机构和部门。其中,情报局主要
负责国内的反情报任务,也搜集一部分邻国情报。印度内政部在全国各地和边境地
区设有大量的情报分局和情报站,其在中印、中锡边境共设有8个分局,专门搜集
对象国在边境地区的军政情报。中央调查局的主要任务是监视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政
党领导人的活动,重点实施反谍报斗争。印度边境保安部队和中印边境警察部队除
负责治安和边境防务外,还通过边境巡逻、特务派遣和技术情报侦察等手段来搜集
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的战役战术情报。
     
       印度军方目前尚无统一的情报领导机构,三军的情报部门自成体系,分
别受三军司令部领导。印度国防部及参联会议所属的通信情报委员会对各军种的情
报工作进行协调。军方情报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战术、军事技术情报,而战略情报由
调查分析局搜集。
     
       调查分析局骗了全世界
     
       在印度各情报部门中,调查分析局担负的任务是最为神秘的。多年来,
调查分析局一系列神出鬼没的情报行动让印度周边国家特别是南亚国家防不胜防,
就连美国也曾经受到它的愚弄。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5次核试验,其爆炸总当量比二战期间美军投在
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还要大。但在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情报
部门都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美中央情报局将这一事件称为“数十年来美国在情
报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失败”。为此,克林顿总统责令中情局局长特尼特组成一个特
别小组,专门对此次情报失误进行调查、反省。西方国家在印度安插的耳目不可谓
不多,翱翔于太空的侦察卫星也在时刻监视着印度的一举一动,但它是怎样骗过全
世界的呢?奥妙就在于印度当局采纳了情报部门的意见。此前,印度情报部门通过
谍报工作,摸准了美国侦察卫星越过印度上空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对试验场进行了
伪装、隐蔽,从而将核试验行动掩盖得天衣无缝。同时,印度的情报官员还采用“
声东击西”的战术,宣布印度要在东海岸试射导弹,几乎把所有的外界目光都吸引
走了。
     
       此外,应调查分析局的要求,印度官方在核试验之前采取了极为严格的
保密措施。据称,在核试验之前,只有包括总理瓦杰帕伊、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
总理首席秘书米思拉等在内的五人核试验小组知道试验计划。印度总统也只是在核
试验前一天才获悉此事。调查分析局对美国侦察卫星监测装备的性能进行周密研究
后发现,在大风和沙尘的情况下,卫星上的传感及照相设备都难以有效地发现印方
的试验准备活动。于是,调查分析局专门为试验技术人员规定了工作时间和工作方
式,在最大程度上“封杀”了核试验的先期征候。
     
       “英雄”陷入口水大战
     
       然而,就在核试验取得成功之后没多久,印度情报部门却大丢颜面,一
下子引发了国内要求改组印度情报机构的呼声。使印度情报系统受到沉重打击的是
一场印巴冲突。
     
       1999年5月,大批巴基斯坦武装人员秘密潜入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并占领
了当地的战略高地,将大炮直接对准了印军的后勤补给线和前方阵地。冲突开始阶
段,印军异常慌乱,许多士兵是在睡梦中被打死的。很显然,印军根本没有做好任
何准备。
     
       冲突结束后,印度政府成立了一个由著名战略家苏布拉马尼亚姆牵头的
卡吉尔调查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该委员会认定,情报失误是导致冲突初期
印度陷于被动和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调查报告认为,印度现有的情报机构在情报
搜集、上报、分类和评估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尤其是情报部门和各级情报用户之间
缺乏一个目标明确的协调管理机构。调查委员会还认为,由于调查分析局和情报局
的情报官大都是文职人员,根本不了解军方对情报的专业需求,而且提供的情报时
效性太差。他们甚至挖苦说,在卡吉尔冲突爆发前一个月,印方就已获悉巴方采购
了大量用于高寒地带的靴子和帐篷等物资,但调查分析局连这点明显的战争迹象都
看不出来,竟然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对于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和军方的冷嘲热讽,内阁秘书处的调查分析局和
内政部所属的情报局都大呼冤枉,认为这是当局和军方想为卡吉尔冲突找替罪羊。
他们说,在冲突爆发前,他们就已及时掌握了关于巴军事人员调动、游击队渗透并
将可能演变成大规模冲突的准确情报。但最高当局和军方对此置若罔闻,认为这只
不过是巴方的例行军事调动,不用大惊小怪。军方坚信,在印巴都已公开拥有核武
器的背景下,大规模冲突绝对不可能爆发。恰恰是因为当局对预警情报的忽视,才
造成了印军在战场上的被动。
     
       重点监听周边国家
     
       不管“卡吉尔灾难”的责任在谁,但由此引发的印度情报部门的革新与
改组的确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苏布拉马尼亚姆提出了25条关于对现有的情报机构
进行全面改组的建议。印度政府对此十分重视,随即成立了4个特别工作组,对情
报机构进行详细评估。
     
       特别工作组提议,成立一个由国家安全顾问牵头的国家情报委员会,成
员包括调查分析局局长、情报局局长和军方情报首脑等,统一负责军政情报的分析
和处理工作。在引人注目的军事情报部分,报告建议,应消除目前三军情报机构各
立山头的现状,迅速成立国防情报局,统一掌管军事情报。军方人士认为,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度的确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情报协调管理机构,以处
理来自不同渠道的不同情报,结束目前情报界军政不分、交叉重叠的混乱局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强调,在平时就需要重点加强对印度周边国家
,尤其是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的情报搜集工作。调查分析局大量招
聘精通英语、汉语、孟加拉语等语种的专业人士,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不谋而
合”。印度情报官员承认,做好平时的情报搜集工作,其效益绝不亚于战时的预警
卫星或是侦察飞机。相互往来的外交官员、旅游观光的专家学者都可能是印度情报
人员关注的对象。
     
       据报道,几乎在所有的中国驻印机构或是社团之中,都有印度情报人员
的身影出现。此外,中国官方的一些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杂
志也都成了调查研究局中国问题专家所收藏的有价值材料,《环球时报》也经常成
为印度情报专家研究的对象。一位前印度情报官员透露,为了能够得到一份“感兴
趣”的材料,他常常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同他的“外国朋友”建立良好的关
系。据印度媒体报道说,前不久,印度要把最新从以色列进口的无人侦察机部署到
中印边境,以加强对中国的情报刺探工作。研究分析局和情报局几十年来一直在努
力加强对中印边境的侦察力量,印度媒体还透露说,中国有关方面已多次发现西藏
边境电话线被印方装了窃听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4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