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新年快乐!), 信区: Hot
标  题: “国旗”的争论和其他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Apr  1 19:50:54 1998), 转信

新加坡联合早报
            新闻:中港台
                                       01/04/1998 


       “国旗”的争论和其他 



       ● 霍月伟

         去年7月1日以前,香港的官立学校都悬挂英国国旗,有的课堂还
       挂上英女皇肖像。



       官立学校只挂区旗



         回归后,英国旗和英女皇肖像都除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
       别行政区的紫荆花旗。

         有位官校校长这么向莘莘学子解释不挂中国国旗的原因:“因为
       香港是特别行政区,所以我们只挂区旗。”

         一般香港人大概能够接受这样的说法,此情此景看在另一群人眼
       里,却觉得不是味道。他们更不满的,就是去年10月1日香港渡过第
       一个国庆时,大部分官校也没升起五星旗。

         临时立法会议员杨耀忠不久前就质疑特区政府有关官校挂国旗得
       先向当局申请的规定。他认为做法应该完全相反:“学校不挂国旗得
       先申请豁免,这才比较合理。”

         有人说,香港回归中国,除了换一个港督和一面英国旗,一切如
       旧。

         这却恰恰是一部分人士不满香港回归以来某些现状的缘故,像来
       自亲中政党的杨耀忠,像本月初在北京猛烈抨击香港官营电台的政协
       徐四民,还有许多长期身处亲中阵营内的人士,即港称的“传统爱国
       人士”。

         其实,早在九七前就有人笑言,香港大概已经进入“无人不亲中
       ”的年代,政权交替与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政治、经济机会,使香
       港上层社会出现了大批坚定的中国支持者,有人称他们为“忽然爱国
       ”,以便和长期受歧视仍然坚持爱国信念的传统爱国人士区别开来。

         一名大学教授语气激动地对我说:“香港有一部分的主权没收回
       来!”他认为,香港(给中国)收回了,舆论却没收回,他也认为一
       些在传媒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是拿了英、美、加护照后唯恐香港不乱
       的外籍华人,至于由港英政府顺利过渡到特区政府的高官,则为英国
       在香港达致了没有英国人的英国管治。

         近日主流传媒猛烈批评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在《虎报》要员串谋诈
       骗案中不起诉星岛集团主席胡仙,也被一些人视为公务员系统和主流
       传媒企图抹黑非港英公务员出身、由行政长官董建华委任“空降”特
       区政府的前人大代表梁爱诗。

         这种种阴谋论背后,其实郁积了亲中阵营长久以来的心结。

         在英国殖民地时期,为了防止中共势力入侵香港,港英政府长期
       压制亲中人士与团体,如动辄把活跃的工会领袖与专业人士递解出境
       ,如出动警察开枪镇压工运,如亲中学校毕业的学生表现再优秀也当
       不了公务员,又如富商霍英东60年代建成商厦星光行,却得不到水电
       供应,最终被迫低价售出星光行、退出香港地产业等。这种行动直到
       80年代才停止下来。

         就是在民间,尤其是经过1967年的极左势力暴动后,香港的亲中
       人士与团体也备受一般“恐共”、“反共”的普通市民冷眼相待。有
       文章记述,在五六十年代,许多香港市民都相信,到中资国货公司买
       东西,会给情报人员偷偷拍照,以后去美国留学、甚至在香港找一份
       政府工,都会有困难。

         到中、英两国为香港前途展开谈判后,香港市民对这些高举民族
       主义欢迎香港回归祖国的人士与团体仍然充满不信任。中、英在香港
       回归过渡期间政治斗争不断,民间对北京的情绪反弹也直接波及亲中
       阵营,如在1995年立法局选举中民主派候选人都力挫亲中派。

         本身也在那次选举中败北的亲中政党民建联主席曾钰成接受本报
       访问时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港本土上就出现了一
       场反对、攻击中国政府的宣传战,这场宣传战一直没有间断过,这么
       多年来中国政府犯过错误,也做过正确的事,但在宣传战的氛围下,
       香港社会中存在了一个对中国怀有敌意的社群,却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

         新华社香港分社前台湾事务部长黄文放更认为,民主党在香港的
       生存空间,就正好源于港人这种对中国共产党政府的不信任,和他们
       不想让亲中势力主控香港的抗衡心理。即将参加5月特区首届立法会
       选举的民主党候选人涂谨申也公开说过,越多像徐四民那样的言论越
       好,因为选情对民主党越有利。

         香港回归,对亲中阵营而言,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原应扬眉吐气
       ,但他们和港人主流在“一国两制”的认知上还是有明显的鸿沟,最
       佳例子就是上面提到的国旗争论。



       “一国”体现在哪里?



         港区政协刘¤强说,主流舆论在回归后不断强调的是维持“两制
       ”,传统亲中阵营却要问:“一国”体现在哪里?这个认知的距离和
       民众的政治信心有关,但也多少带着传媒编辑主管级与“前朝遗老”
       的偏见色彩。

         还有些亲中人士埋怨,他们的处境在回归前后不见得有很大的变
       化。例如,在1973年以前被港英政府递解到大陆的香港左派人士,据
       报道人数高达4万名。这些人有的至死也未获批准回港,还有不少人
       现在还在内地生活,大多年过七旬。香港回归前后,这些人士的家属
       与亲友已通过种种渠道打探,希望新政府取消他们的递解令,让他们
       堂堂正正回港与家人团聚,但一直没有获得回音。

         一些亲中人士也投诉,殖民地时期政府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如拨款资助基层活动与服务偏重教会团体,至今依然存在。行政长官
       董建华虽然委任了几名亲中人士进入他的“内阁”(行政会议),但
       在政府架构与咨询组织内,亲中人士还是比较少的。他们认为邓小平
       当年说港人治港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话并没有实现,特区政府其实是
       全盘照收了英国所钦定的班子。“一国两制”的安排,尽量保留香港
       原有制度与人事以求平稳过渡的安排,使得大部分的传统亲中人士未
       如预期那样的跃升为香港新的政治领袖。

         并非所有的人都同意这些讲法。香港知名“爱国学校”培侨中学
       校长叶祖贤表示,回归以来虽然还未完全消除民间对亲中阵营的误解
       ,但情况已有所改善,如以往政府高官绝对不会到像培侨这样的学校
       来参观或主持典礼,现在连行政长官都去过另一间“爱国学校”福建
       中学访问了。

         港英时代就已经升五星旗、推行母语教育甚至强制学生订阅《文
       汇报》的“爱国学校”,早年是自生自灭,全靠亲中社团资助办学,
       有的学校设施不足,连让学生上体育课的操场也没有,近年才开始获
       政府拨款资助部分运作开支。福建中学在回归后不久就获得政府拨地
       建分校,更是引起传媒注意。

         叶祖贤说,近几年也开始有校友进入公务员队伍,但都是在警察
       部队等“出汗出力”的部门,考上决策科政务官的校友还没有出现,
       他希望终有一日会有校友成为决策科官员,那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亲中阵营仅少数人不满



         曾钰成也认为,亲中阵营内只有少数人不满,大部分人对香港回
       归有很高期望,对回归以来一些不尽如意的发展难免有些怨言,但主
       流意见都还是支持特区政府和董建华的。

         他说,董建华对徐四民说“慢慢来”,其实也只有慢慢来,慢慢
       改变香港某些根生蒂固的文化偏见,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是搞革
       命。”

         香港亲中阵营的命运多年来基本上与内地政治发展息息相关、荣
       辱与共。刘¤强表示,民意向来转得很快,香港以市场为先的传媒也
       不过是一直在根据本身对民意的臆测、揣摸而领导舆论,他相信随着
       港人信心的日趋稳定,加上中国领导班子换届所显现的发展新气象,
       亲中阵营面对的歧视问题会在将来获得舒缓。 

       ¤-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xb238.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