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gic (望长空), 信区: HotNews
标  题: 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战略思考 1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r 11 08:46:32 1999), 转信

         一、美国为什么急于与中国重开入关谈判?

这就要从什么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说起。实际上,美国是个最讲究意识形态的国家
。二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销它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贸
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全球化以及其它相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这既
是美国的意识形态,也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系。凡是符合这种意识形态的政策、
措施,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中国,目前有一种声音,似乎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历史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恰恰是美国控制的舆论所最希望听到的。事实上,全球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进
程。它是由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积累必然产生的对抗性矛盾所推动的,是强权
政治执意操纵国际事务、干涉各国内政、为垄断资本的国际积累建立“世界新秩
序”的产物。从七十年代末起,美国政府开始把新自由主义作为推行全球化的战
略武器,宣扬全球化是历史潮流,是发展中国家乃至人类的福音。但是,全球化
的真正含义却是占全球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解体,是迫使各国
政府放弃干预经济的权利,听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巨头操纵世界经济,听任美
国政府和美联储挟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联合国等机构
,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制定影响全球各国的经济政策。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
是公开的秘密。1979春天,保罗·沃克在竞选美联储主席时宣称,倘若他就任将
采取导致“世界经济的有控制地解体”的政策,是年十月,他即就任此职。此后
,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共同合作下,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保守主义革命”。
他们在国内大力推行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打击工会势力。对发展中国家,则
大力推销依附型出口导向战略,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顺利将企业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铺平道路。在国际间,则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议会,签订一个又一个
协定,颁布一个又一个法律,以消除妨碍资本和商品跨越国境流通的障碍。从关
贸总协定的一轮轮谈判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从固定汇率制的取消到衍生金融
商品膨胀,从第三世界的民族工业纷纷瓦解到陷入严重债务危机,从发达国家工
人实际收入下降到社会失业率大幅度上升,甚至连社会保障制度也因税源减少濒
临崩溃边缘,西方工业国家执政的政治家们逐渐制造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驾驭
的全球化浪潮,难怪美国的右翼保守思想家爱德华也承认,“全球化竞争将人们
投入绞肉机,破坏了社会的内聚力”,正使“马克思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断
言重新成为现实”。这个浪潮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受益者是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协会统计,跨国公司占有了全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这种交
换中差不多有一半是这些公司在它们自己的网络系统内部完成的。在各类全球化
组织和协定的帮助下,跨国公司和金融巨头们迫使各主权国家争相为它们提供各
种优惠和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攫取着各国的资源和财富。

  因此,可以说,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化,是跨国公司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机构则是推
行全球化的得力工具。

  但是,如此“造福人类”的全球化进程必然会走到尽头。事实上,到了九十
年代,全球化的破坏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俄罗斯、亚洲、非洲和拉美
的众多国家,纷纷陷入了深刻的经济金融危机,几乎被西方用变化多端的巧妙手
腕榨干,成为“有控制的解体”过程的牺牲品。连日本也被全球化所伤,八十年
代美英成功地为日本泡沫经济的膨胀以致突然破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致整个
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了萎迷不振之中,目前还看不到隧道的尽头。纵虎
伤人者必为虎伤。去年八月份,美国的著名长期资本基金濒临破产,涉及金融衍
生品交易高达12,500亿美元,如果对以“长资基金”为典型的这类对冲基金进
行IMF式的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结构性调整计划”中的破产清算,整个世界
金融体系可能全面崩溃,而美国长达八年的所谓新经济也将宣告结束。因此,美
联储一反常态,违背它信守的新自由主义教条,出面组织注资抢救,被人讥讽为
“美国式裙带资本主义”。

  美国长期资本基金的失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教条的破产和全球化遭到的重
挫。在此前后,国际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反全球化的迹象。早在1997年东南亚
金融风暴前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站出来反对新自由主义掌门人弗里
德曼,主张实施资本管制;在欧洲、日本都出现了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声音
;1997年日本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遭到美国否决后,1998年日本藏相宫泽喜
一撇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宣布给陷入危机的亚洲国家以300亿美元的援助
;1998年8月,香港金管局干预股市,与国际金融炒家直接博杀,击退了后者的
进攻;1998年9月1日,马来西亚正式宣布实施严厉的货币管制,而且此举得到
了日本的大力支持;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则标志着取代全球化的将是区域
化。

  因此,可以说,1998年是全球化遭受重创的一年,也是美国战略利益遭受重
创的一年。而这正是美国在中国入关问题上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美国总统的国
家安全顾问伯格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承认,由于世界经济紧缩的压力,美国正面
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即缓解“因背离民主和市场经济而产生的现实恐惧”(《纽
约时报》,1999年2月21日)。美国希望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来为继续全
球化进程打上一支强心剂。当全球化顺利进展的时候,加入关贸总协定似乎是对
中国有利的事情,中国也的确这样认为。因此,美国根本不担心中国会不考虑加
入关贸总协定,相反,由于中国加入的心情迫切,美国可以优哉游哉地拿中国一
把,逼迫中国作更大的让步,全面向美国开放市场,一举把中国全球化掉。但是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坚持不让人民币不贬值,转而加强基础建设扩大国
内需求,使美国开始担心起中国是否会脱离全球化进程来。美国金融资本喉舌《
华尔街日报》撰文警告发展中国家,不要效仿实行资本管制和扩大内需战略的“
中国模式”。美国政府一方面不得不称赞中国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另一
方面则公开指责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是“变相的贬值”,是国家对自由市场经济
原则的破坏性干预,反映了他们的恼火与担心。因为美国实际上利用金融危机迫
使东南亚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并大肆廉价收购东南亚资产,暂时还算危机中
的赢家。这种结果正是所谓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有控制解体”的
题中之义。

  从九七年中至今,中国政府在人民币问题上态度一直很坚决,这表明了中国
政府在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上的决心,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与此相关,
中国在入关问题上也不再那么热心。这些现象都让美国决策层感到不安,因此他
们才会在重开入关谈判问题上软化立场,从傲慢地拖延中国入关,到欠身要求中
国入关。

--

        随心所欲,潇洒独行;
        
        心中所愿,望眼长空。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