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ngell (把思念寄托远方 ), 信区: HotNews
标 题: 通讯:省长为何没能留下医学博士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Oct 13 11:46:59 1999), 转信
1999年8月28日,我国惟一的中医翻译研究博士李照 国携妻带子登
上了西安开往上海的列车,举家迁往上海中医药大 学。在列车开动的那一刻,
这位为了学术研究而饱历精神沧桑的 博士禁不住泪流满面。
为了中医翻译研究,英语专业毕业的李照国开始研究中医
1984年,李照国从西安外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 陕西省咸阳市
的陕西中医学院情报室工作。在此期间,学院的一 些老师曾很诚恳地拿着他们
写的医学论文,让李照国将论文题目 翻译成英文。李照国在翻译中医论文的目
录时发现,不懂中医, 无法从事这方面的翻译。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医对外的交流也显得非常重要。中 医要对外交
流,翻译得先行,中医的翻译不但要求要有扎实深厚 的外语功底,而且要求译
者对中医的理论体系要有深刻的了解与 掌握。但现实中,真正能达到既精通外
语又精通中医理论的译者 几乎没有。
1986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照国开始脱产学 习中医。那
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中医上,他边学中 医,边琢磨着如何才能准
确地将中医译成英文。
1989年,李照国考上了邵循道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李照国上研究生后,邵循道教授说:“在国内,还没有一个 外语专业毕业
的学生去从事中医翻译研究,你是第一个,我希望 你在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上有
所成就。”
因为李照国从事的是一个“冷门”学科的研究,因此,搜集 相关的资料是
非常困难的。他只有广泛地查阅有关翻译方面的资 料,后来,他在佛经中得到
了启示。“佛经的翻译是非常成功的, 玄奘译经所采取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
。”李照国说。
1991年,还在上研究生的李照国在《中国翻译》上发表 了8000多
字的论文《论中医翻译的原则》,此文的发表,在 中医界立即引起巨大反响,
有人说,此文是中医翻译界的里程碑。 在此之前,中医翻译无规则可寻,谁想
怎么翻译就怎么翻译,此 文发表之后,对中医翻译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1991年,李照国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3篇论文相继发表, 这不但使医
学界为之震撼,而且也确立了李照国在中医翻译界的 权威地位。直至今天,中
医翻译者依然遵循李照国提出的中医翻 译的原则。李照国被推上了中医翻译界
的权威地位。这不仅仅是 李照国的荣耀,也是陕西医学界的骄傲。
“妻子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能活到今天,得感谢她。”
1991年至1996年,在李照国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无 疑是一段悲喜
交加的岁月,在这一阶段,他的事业突飞猛进,他 的精神上备受折磨,他的心
灵深处屡遭创伤。
“1992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当我雄心勃勃地回到陕 西中医学院
时,我却感到那里的气氛不对。在我上硕士研究生以 前,院领导答应,我只要
毕业回校工作,就把我爱人调到学院工 作,可后来呢,院领导却说‘调动有困
难’。我当时真有上当受 骗的感觉。那时,我的孩子才几个月,孩子的体质很
差,没办法, 我只有从西安东郊骑自行车去咸阳上班。
“其实,那会儿我何尝不想住在学校呢?但我不能住,学院 的饭菜我吃不
起。我更不能上下班坐车,坐车上下班,每天至少 得6元钱。6元钱,那是我
们一家人全天的生活费呀!那时,我 想出去代课,以贴补我们的生活费用的不
足,而我爱人坚决不同 意,她知道我醉心于中医翻译研究,她不想让我分散精
力。那4 年,可真是苦了她了。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起床后,她已为 我收
拾好了中午的饭菜,然后,目送我推着自行车出门。出门时, 我都不知道我是
否能再回来,在没有人的大街上孤零零地骑着自 行车去咸阳上班。在没有月
亮、没有星星时候,我完全是靠感觉 行走。那几年间,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
叫伸手不见五指。有一 次雪天,我在去上班的路上摔了6跤,每摔一跤,我的
饭盒都会 被摔出来,等我到学院的时候,我看着我那只空饭盒,我再也忍 不住
哭了起来,我在问自己,你如此醉心于中医翻译研究,究竟 是为了什么呀?那
天晚上,等我回去的时候,我爱人看到我的裤 子被摔破了,她就边做着饭,边
流泪,等把饭做好了,她用颤抖 的手把碗递给了我,她抹着泪说,你中午肯定
没有吃饭。你摔成 了这样,饭菜肯定都倒完了。我当时放下了饭碗,紧紧地抱
着我 的爱人,放声大哭了起来,我问我爱人: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呀? ”
李照国讲到此处,再也讲不下去了,他任凭泪水泉涌般地流 淌。过了很久
很久,他说:“我和我爱人都不愿意回忆那段日子。 ”
1992年7月至1993年7月的一年时间内,李照国发 表学术论文十
几篇,专著、译著2部,尤其是他的专著《中医翻 译导论》在医学界得到了极
高的评价,是海内外迄今为止惟一的 一本专门研究中医外语翻译的理论专著。
1993年8月,全国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在烟台召开第二 届大会。在这
次大会上,与会者给予李照国学术论文和专著极高 的评价,人民卫生出版社的
编辑呼素华要李照国写一部《中医英 语翻译技巧》的书,同时,呼素华还要李
照国主编一本全国中医 院校的英语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要李照国编写一本面向全国发行的中医院校 英语教材,这
对于陕西中医学院来讲,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然而,令人感到痛心、遗憾
的是,学院的某位领导,竟对李照国 讲:“你是讲师,我是教授,这个教材的
主编应该由我来当,你 当副主编。”这位领导并不懂外语,却要当英语教材的
主编。说 说倒也罢了,这位领导竟然拉着李照国,去北京,找人民卫生出 版社
的编辑呼素华要求自己当主编,要求被呼素华婉拒之后,李 照国编写教材的计
划也因这位领导的“特殊关照”而无法实施。
李照国每天骑3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西安到咸阳上班,为什 么没有人看
见?有出版社请他主编教材,竟有人与他争夺,争夺 不到,就要设法阻拦,这
究竟是培养人才,还是在摧残人才,扼 杀人才?
“必须离开这个地方,否则早晚要出事的”
1994年,李照国在全国各类医学刊物共发表了8篇学术 论文,近15
万字。他这些学术论文的发表,使他所在院校成了 国内外中医翻译界关注的中
心。可是,李照国的处境却越来越不 妙。
李照国说:“这年年底,学院里新来了一个书记。有一天, 书记找到我,
和我交谈了很久,最后他让我写个报告,学院尽快 解决我科研中存在的困难或
实施我所构想的研究机构。
“哎呀,你不知道,我那天有多高兴,我想我搞了几年的学 术研究,现在
总算有领导重视了。可是,我没想到,我的那个报 告给我带来的是灾难。
“我的报告书记看后,说我的设想很好,立即作了批示,但 紧接着,有领
导却问我,为什么要给书记打报告,我说是书记让 我写的。后来,某些领导虽
然常在大会上表扬我,说我在学术研 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为学院争了
光。可是,平时,我问话 时连理都不理我。”
“我不明白,我到底有什么过错?更让我感到可悲的是,我 的研究成果在
外地已开花结果了,而我所在的院校连一个研究机 构都没有,我被戏称为‘新
学科研究个体户’。
“促使我改变生活处境的是1995年5月初的一天,那天, 我骑着自行
车去咸阳上班。雨下得非常大,我骑着自行车怎么也 蹬不快,在快到咸阳的时
候,对面来了一辆车,车开得飞快,我 不得不躲闪那辆车,结果,我连人带车
栽到了沟里。当时,自行 车在我的身上压着,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爬了起来,
把车子扛上 路后,车子也骑不成了,我在雨里推着自行车往前走,我当时的 心
里非常悲苦,我在这条路上骑自行车上下班已经好几年了,风 里雨里我摔过多
少跤,我记不清了,我不知道我这样何时才是尽 头。
“那天夜里,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活不下去,真的很想死,但 我又告诉自
己:你不能死,你死了,你爱人怎么办?你那尚未成 年的孩子怎么办?你老父
老母怎么办?那天夜里,我痛苦到了极 点。
“那天晚上,我做下了至今都后悔莫及的蠢事,悲愤不已地 把我的那些资
料全烧了。”李照国讲到这里,呜呜地哭了起来, 他泣不成声地说:“我把那
些资料一页一页地焚烧,烧了一夜的 资料,我哭了一夜,纸灰在房间里飞舞,
我的身上、头上全落满 了纸灰。那一夜,我经受了我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夜。”
“第二天,我的一个同学来找我,推开门,看着我头上、身 上的纸灰,他
蹲在地上哭了起来。他对我的情况太了解了,态度 坚决地对我说:你必须离开
这个地方,否则,你早晚要出事的。 ”
省长批示:“北京、上海给什么条件,我们给什么条件。”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照国1996年报考了上海中医药 大学李鼎先生
的博士研究生。李鼎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专家,也 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的
奠基人。
在上博士期间,李照国将《黄帝内经》翻译成了英文,他是 海内外目前唯
一的一个把《黄帝内经》翻译成英文的人。
1998年10月,北京某医学院领导数次找李照国,希望 李照国毕业后
能去北京工作,并说:“只要你来我院工作,你提 什么条件我们都会答应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也从各个方面做李 照国留校的思想工作。当陕西省人事厅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的樊 瑛华得知李照国的一切之后,他觉得有必要、有责任
把李照国召 回陕西。因此,他给程安东省长写了一份关于高层次科技人才流 失
的调研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详细谈到了李照国离开陕西的 原因。
1998年11月1日,素以惜才如命闻名的程安东省长在 樊瑛华的调查
报告中批示:“这是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樊瑛华 同志提到的两个问题都是我
们要着力解决的,办公厅印发给各厅 局长、高校、重点科研所的主要领导,请
大家读一读。请邓理同 志(陕西省人事厅厅长)亲自联系李照国毕业回陕的安
排,上海 、北京给什么条件我们就给什么条件。先把他爱人的住房解决。 ”
1998年11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199 8(141
)]号文件的形式,将程安东省长关于吸引李照国回 陕工作安排的批示和省政
府办公厅文件下发给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和各大新闻媒介,然而,令人感到吃
惊的是,这份文件在陕西 中医学院竟然被人藏了起来,当记者问到该文件的下
落时,该校 的几位负责人都说:“听说过,但从没见过。”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为了吸引李照国回陕工作,在一月之内, 作过两次重要
批示,陕西省人事厅也曾作了大量的工作,那么, 李照国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
回陕西呢?
李照国说:“陕西中医学院让我伤透了心。我非常感激程安 东省长对我的
关照,我留在上海,是因为,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 候,我的导师收留了我。”
1996年,当李照国考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博士之后, 他还抱着最
后的希望,希望陕西中医学院能为他作定向培养,给 他一席“用武之地”。可
是,他不但失望了,而且完全彻底的绝 望了。因为,学校不但没人理他,而且
连他的粮户关系都给丢了, 李照国的粮户关系被弄丢之后,李照国耗了近40
天时间,找熟 人,托关系,才重新补办了一套粮户关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因为拥有李照国,他们正在申请“中医翻译” 和“中医英
语”两个学科点的成立。这是陕西的遗憾,也是陕西 的耻辱。这使李照国在陕
西争取了几年未实现的愿望,在上海得 到了实现。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专门
为李照国成立了中医外语 研究室,并为他配备了设施和人马。而陕西中医学院
呢?
陕西中医学院成立于1959年9月28日,是我国最早成 立的几所中医
院校之一,这个被外界称为“博士摇篮”的陕西中 医学院,曾考出去过100
多名医学博士,然而,该校仅有一名 博士,还是今年才分来的。
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系毕业的张宏印博士,是从陕西中 医学院考出去
的,毕业后,要求回陕西中医学院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位雄心勃勃的博士回陕
西中医学院后,竟然没有人给安排工作, 该校将他分到医疗系上班,上班的环
境是没有办公桌,没有办公 室的门钥匙,他搬来了一张破桌子,还被人搬走
了。他要求代课, 因为没有给某位领导打招呼,课表都排好了,也没代成课。
张宏 印被浪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他不得不愤然而去,如 今,他已
是北京大学某研究机构的负责人。
1997年9月下旬,陕西中医学院原院长、博士生、硕士
生导师张学
文,在外出开会期间,其办公室被该校后勤人员砸门 扭锁,将其资料书籍扔到
一个实验室里,张学文曾给陕西中医学 院、陕西省教委、陕西省知识分子办公
室反映了两年多,至今依 然无人管。那么,陕西中医学院到底怎么了?为什么
会如此对待 人才?
也许,该校的一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个学校有
2/3以上的
中层领导是工农兵学员,有的被推荐上大学时,是 初中毕业的,而这些人,如
今都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舒洋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bak.share.hr.hl.]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