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Xi (XiXi), 信区: Hot
标  题: 朱(金容)基为何自居“老三”?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r 26 14:58:48 1998), 转信

  中国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所出台的班子和政策显示,江李体系依
            然不变 ,而朱(金容)基则以“现管”的角色上台。这就难怪朱(
            金容)基对他当选时的热烈掌声感到不自在,并一再的将自己置于江
            李之下。



              具有跨世纪接班任务的中国第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刚刚落幕。

              由于人类历史即将迈向另一个千年,而这次又是邓小平逝世后的
            第一次人大,从历史角度去衡量,此届人大和去年的中共十五大一样
            ,其人事安排、政策导向都有重大历史意义。

              可惜的是,参与这次历史性的人大第一次会议采访的中外记者人
            数虽然也打破记录,但是在捕捉此次会议的精神及其含意时,却大部
            分捕风捉影,甚至不知所云。譬如,在此次人大闭幕后翌日,香港即
            有报纸传出,钱其琛之所以“丢官”不当外长,是因为他在对美政策
            态度上与江泽民相左。这种说法对中国政情简直外行得离谱,我们且
            不论钱其琛的外长职位是否有年龄限制(一般正部级最多只能任至70
            岁,钱其琛今年已满70岁),目前钱其琛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副总理
            的身分,显然还在管外交及对台的工作,如果他真的在对美工作上有
            与江泽民相左而不得不从外长下台的情况,那么他主管外交工作的副
            总理一职仍原地不动,这种情况又作何解释?



            由北戴河会议定调



              正因为对中国大陆缺乏了解,在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开会期间,
            许多中外媒体对此次会议结果的研判,不但莫衷一是,而且往往连边
            都摸不到。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的是,有关中国今后5年的政治、经济、社
            会走向,早在中共十五大时即已定案,我们或者应更正确的说,十五
            大及九届人大的步调、人事交换方案,乃至于政府机构精简方案,在
            去年8月底的北戴河会议上已基本定调。但是,由于中共的纪律有一
            层层的约束,不同层级的人忌讳互相打听,参加北戴河会议的是少数
            权力核心人士,这些人一向守口如瓶,其下层官员又不敢打听,在高
            度保密之下,外界的猜测其实大都属“暗猜”。过去,有些高干子弟
            靠泄漏这种消息卖钱,如今这些高干子弟大都事业有成,已不需再出
            售消息,而无出息的高干子弟大概也难得知“核心”消息,因此,像
            北戴河会议这种极高层级的消息已难走漏。

              因此,诸如国务院机构精简方案,甚至于这届政府人事案早已有
            定夺,并不存在临时你争我夺的问题。



            为何精简方案由李鹏提出?



              譬如,照海外的惯例,卸任政府不会在下台前作出重大政治行动
            ,然而这回中国国务院的精简方案却是即将下台的李鹏在其工作报告
            中提出的,这种情况说明了,国务院精简方案既不是李鹏个人的意思
            ,也非即将接任总理朱(金容)基个人所能自主决定,而是早经党中
            央决定。事实上,据消息人士告诉笔者,早在今年春节之后,当时还
            任副总理的朱(金容)基已着手推动精简方案。

              因此,从策略角度去看,由李鹏提出这项涉及八百多万官员下岗
            的精简方案具有两点高明的设计:一、由李鹏提出可以间接表明,此
            方案是中央的决定;二、朱(金容)基在1993年提出的宏观调控已得
            罪不少人,这次若由他提出政府机构精简案,虽然众人都知道这是中
            央的决定,难免也会把他当众矢之的,由李鹏提出,再经朱(金容)
            基具体执行,自然具缓冲作用。

              由于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许多表现大体是延续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因此,值得我们细心判读的倒是,江、李体系的走向,以及众所担
            心的:朱(金容)基是否会因为“功高震主”而引发他和江泽民之间
            的矛盾?

              从目前中共的排行即可看出,江李体系现状仍维持不变,因为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中,江泽民当然排名第一,当年任总理的李
            鹏排名第二,现在他出任人大委员长后仍排名第二,而向来应排名第
            二的总理,现在由朱(金容)基出任后却排名第三,由此可见,今后
            5年 ,江李体系维持不变。



            朱(金容)基人气旺盛



              问题是,在这次两会期间,朱(金容)基的人气旺盛,3月17日
            上午人大票选朱(金容)基时,当江泽民宣布提名朱(金容)基出任
            下届总理后,全场掌声雷动,历时三分多钟。投票过后,他以高于江
            泽民的得票数当选总理,全场又爆出三分多钟的掌声。这种状况固然
            显示他众望所归,但的确也使他内心不安。因此,在17日下午的记者
            会中,他刻意表示自己只居“老三”的用心,他在发表“施政纲领”
            时表示一切听取江泽民及李鹏的“具体规定”,在外交政策上表示会
            “按照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并表示要“高举
            邓小平理论的大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
            ”完成任务。在一个半小时的记者会中,六度提到江泽民,这些举动
            都充分表示,朱(金容)基今后将小心的扮演“现管”的角色,本分
            的在“老三”的地位去具体落实的政策。

              至于今后李鹏的“现官”到底能如何发挥?这个问题全看他自己
            愿意发挥到什么程度而定,因为,今后以他为首的人大显然是个“强
            势”人大,至于李鹏能否如他的前任乔石,大力推动法律制定与政改
            ,全看他的表现。以目前的情况看来,李鹏在政改行动中会掣肘朱(
            金容)基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目前江泽民、李鹏与朱(金容)基三
            人并不存在三角关系,江、李仍是“现官”的核心,朱(金容)基是
            “现管”的政策执行者,尽管中国过去有“现官不如现管”的说法,
            但是,在中共体系之下,江、李的“现官”要比朱(金容)基的“现
            管”强势得多。

              总的来说,这次历经中共十五大和全国九届一次会议后,中国大
            陆的政治、经济、社会走向已明朗化,以这么一套班子和政策迈向21
            世纪,大体上还是令各方看好的。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6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