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sxdm (猫王-新年快乐!), 信区: Hot
标  题: 朱(金容)基挂帅闯“雷阵”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3 11:05:08 1998), 转信

02/04/98

                   朱(金容)基挂帅闯“雷阵” 

   
  ● 乔盛

    朱(金容)基在就任总理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决心闯“地雷阵”
  ,作者就他将在工人下岗、国企改革、政府精简、金融体制改革几个
  主要方面分析他所将面对的问题。第一篇是谈工人下岗问题。


    朱(金容)基在就任中国新总理的第一次记者会上发表了施政讲
  话,在回答他的改革心路历程的问题时,被人称为“朱老板”的朱(
  金容)基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
  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金容)基请缨要解决的“一个
  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20年以来最富有挑战性
  的任务。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阻力和问题,等待朱(金容)基的“地
  雷阵”和隐藏的“万丈深渊”当然不会少。下岗工人的安置就是要解
  决的问题之一。

     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按照全民就业的指导思想,中国出现了
  平均主义大锅饭,大家都有工作做、有饭吃,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产
  品是否对路,企业技术的更新,以及资本的投入等等都由国家计划担
  负。因此,国有企业单位里的职工经常是人数超载,人浮于事。这种
  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太大成了企业
  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亏损现象,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按照
  经济规律办事,让国有企业中的多余人员下岗。由于政府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正式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大批下岗职工每月只能从原单位领
  取微薄的补助金维持基本的生活。



  工人下岗势头越来越猛



    工人下岗的势头越来越猛。现在中国已有千万以上的工人下岗,
  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中国工人下岗的社会代价与中国多余的农业劳
  力的代价有性质上的不同,前者对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威胁。中国的
  农业人口比例相对比较高,近20年来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希望
  能找到生路和多赚钱。而当这批人在城市站不住脚时,他们仍可以返
  回家乡,从事农业或搞乡镇企业等等。

    但中国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一旦没有收入,则无法养家。他们缺
  少农民那样的流动性和自给自足性。现在的工人下岗已在全国范围内
  展开,大、小企业均无幸免,已使人人自危。如果在一定的时期内不
  能使这部分人的收入状况有所改变,则下岗工人因生路问题闹起事来
  ,将直接影响到大陆社会的稳定。

    为解决下岗职工的问题,中国政府在近期内反复劝导下岗人员不
  要挑肥拣瘦,不要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工作,不管什么工作
  只要能养活自己就是就业。不少地区大力鼓励下岗人员从事第三产业
  的服务业工作,自谋生路。这些话从本质上讲没错,但在中国一讲第
  三产业就和上街摆摊作小贩紧密联系在一起。下岗人员昨天还在国有
  大企业有一份正式像样的工作,而今天为生活所迫,却要去当小贩,
  这个弯子转变太大,让人难以调整心态。

    据报道,广东政府为下岗人员把摆摊的摊位都准备好了,结果本
  地人都不去摆摊,宁愿出租给外省人去做。其实服务业本身的定义很
  宽,律师、教授、医生、咨询专家等都属于服务业范围。中国服务业
  的需要量极大,许多社会服务事业在其他国家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大
  大小小的专业服务公司和社会中介组织来作,而在中国这些事情长期
  被政府和各国营单位垄断。为此,在政企分家的过程中,大量的社会
  服务性工作都可以承包给下岗人员去作。



  消除注册公司的困难



    中国要解决下岗人员问题,一方面要靠已有的集体、私营和外资
  企业吸收一部分人员再就业,但更主要的是放宽政策,鼓励下岗人员
  创业。鼓励创业并不是要光靠宣传,搞场面上的运动,而是要给以各
  种有形的和无形的优惠政策。

    举例来讲,中国目前注册商业公司普遍以注册资产和注册资金来
  决定公司是否可以被批准。如果下岗人员想注册新企业也要求要拥有
  注册资产和注册资金,恐怕会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在美国,如果注册
  一间新公司时,也要求申请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资金,而且还要
  有办公室才允许成立,恐怕当今美国许多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也就不
  会存在了。

    就资产本身来讲,市场情况千变万化,原来价值万贯的资产,一
  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变得一钱不值。对于某些行业,如咨询业来说,注
  册资产本身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概念。搞咨询主要靠人,人才资产可求
  不可估。此外,在税收和租用办公地点等方面也可以考虑给予新企业
  适当的优惠。除了鼓励成立商业公司外,也应鼓励下岗人员成立各种
  非政府的社会服务性组织。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经验很值得中国学习。
  (三之一)

    (作者为美国华盛顿JSH环太平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回人代会专题报道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xb238.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