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sai (san), 信区: Hot
标  题: [转载] 朱(金容)基出马指挥政治软着陆?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y 18 14:08:58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ksai 所发表 】
 12/05/98

朱(金容)基出马指挥政治软着陆? 

● 关姹佳(北京)

  在中国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20周年时,有人
从北京出版的一本新书推测说,朱(金容)基将亲自指挥一场政治软
着陆。作者认为,以中国老百姓,特别是青年知识界对朱(金容)基
在经济改革方面的认同,朱(金容)基是不会发动这种政治运动的。



  北大百年校庆刚完,一些准备好“政治预测”的海外媒体,又习
惯性地把目光投向了一本据称在北京是“很热”的图书:《交锋——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这本书之所以受到关注,不仅是书中
涉及到了诸多大官和理论泰斗,而且据称一位要人说过:该书的出版
是对“左派”的一次毁灭性打击。虽然目前中国媒体在纪念《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20周年时,还没有公开证实是那位要人说
过此话,但一些媒体还是从书中嗅出了火药味儿,预测中共要借纪念
改革开放20年之机,对“左派”展开大讨伐,并暗示有“右派前科”
的朱(金容)基可能要亲自指挥这次经济软着陆后的政治软着陆。



对朱(金容)基不同的期待



  事实上,在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中,经过了1978年的思想解放和
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这两个“反左”、“反右”政治运动的洗礼
,领导人和绝大多数百姓的政治价值选择,已被邓小平所提出的“实
事求是”原则驱动上了趋同的轨道,否则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无论如何
是不可能在5年之内完成经济软着陆的。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政
治软着陆是经济软着陆的前提。当然,政治和经济软着陆的完成,并
不意味着其所产生的利益被合理的分配了,要想让社会各个阶层在软
着陆后享受到应得的利益进而创造更大的利益,必然要进行大幅度的
经济梳理和与之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及法制建设。

  从朱(金容)基担任总理后的所说所为看,他承担着的正是在政
经软着陆完成后,对国家进行大幅度的经济梳理的重担。可是为什么
有些人非要制造“理论风波”,让70岁的朱(金容)基出马指挥一次
被虚拟出来的政治软着陆不可呢?笔者以为,这些人在中国内部分为
两种,一种人认为自己不同于一般百姓,他们期待在朱(金容)基指
挥新的政治软着陆后,应该比一般百姓在改革开放20年这块利益大饼
上切得更大的一块,以奖赏他们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置上发挥的作
用;另一种人亦认为自己不同于百姓,他们期待朱(金容)基在指挥
政治软着陆中坠毁,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权利告诉百姓所得到的那块
饼哪部分是有毒不能吃的。此外,在中国外部还有一些人,他们固守
着已过时的“御用文人斗嘴必然孕育着宫廷斗争白热化”的中国政治
逻辑,期待借助朱(金容)基出马指挥政治软着陆之机,印证他们的
朱(金容)基必定会成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的预言。

  笔者以为,这三种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他们没有将心比心地去体
会中国大多数百姓对朱(金容)基的期待。尽管中国百姓面对初期的
市场经济表现得有些情绪化,尽管他们不谙那么多莫名奇妙的理论,
但可以肯定是,他们既不期待朱(金容)基变成“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让一代人付出的一生积蓄变成一堆废纸的代价,换取少数人公开
争权夺利的“民主光环”;也不期待朱(金容)基放下经济梳理的重
担,再次指挥一次耗费百姓资源和精力的政治运动。事实上,中国百
姓对朱(金容)基的期待十分简单,就是期待朱(金容)基能创造出
一种符合他们内心“不劳动者不得食”古训的、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
。而朱(金容)基多次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和在英国说中国国企改革并
不是简单的私有化,至少初步证明了朱(金容)基是个与百姓心心相
通的总理。



“政治标本”和乏味的“政治戏剧”



  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在北大举行百年校庆之前,权威调查机构对
北京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年轻知识分子所关心的
问题依次是:经济、科技和教育。看来年轻知识分子对朱(金容)基
的期待是:如何把情绪化的市场经济变成秩序化的市场经济;如何借
助信息时代的动力启动中国的科教快车。可见,对朱(金容)基在记
者会上反复强调,他未来面对的两大挑战是“经济运作”和“科教兴
国”(机构、国企改革和解决下岗亦是为了经济运作),年轻知识分
子们还是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至于对所谓的“理论风波”,年轻知识分子自有自己的判断。正
如一位大学生所说:在他眼里,所谓“理论风波”不过是一个该放入
博物馆的“政治标本”,供研究政治史的人在上面寻找某些历史的连
续性,如果非要把这些“政治标本”搬上今天中国发展的大舞台,那

很可能成为一幕没有人愿意看的乏味的“政治戏剧”。因为在这些“
理论风波”中,既看不到朱(金容)基如何把1500亿美元外汇存底在
3年内变成7500亿美元投资的高招,也看不到朱(金容)基借助网络
时代如何拉动科教兴国的绝技,因此那些所谓的“理论风波”不可能
再为这个时代

提供什么活力。在这个意义看,身为清华学子并曾被划为“右派”的
朱(金容)基,已用他的所说所为与年轻知识分子完成了链接。



“理论交锋”幕后的中美交锋



  既然朱(金容)基不可能出马指挥既不符合百姓期待,又不适应
年轻人期待的政治软着陆,那么中国高层为什么还无视“理论风波”
的“蔓延”,并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把被外界认为是“理论风波”一
方代表的邓力群请上主席台呢?笔者以为,这很可能是为了“理论交
锋”幕

后的中美交锋。实际上,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最难受是美国。
因为让美国想不通的是:百年来它在拉丁美洲大陆历炼出的一身颠覆
政府本领,怎么会到中国这里行不通了?那么强大的苏联都被美国拆
散了,可中国政府不仅借助1989年的“武装占领”,完成了“实事求
是”的政治软着陆,而且还把美国80年代利用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投入的70亿美元“颠覆贷款”越滚越大,成为了维护“共产党统治
”的雄厚资本(这其中自然有朱(金容)基的功劳)。可以肯定,只
要美国人这口恶气不出,他们一定还会寻找与中国交锋的机会。但是
现在中国政府毕竟是实事求是的,他们深知以美国控制整个西半球的
能量(美洲国家的经济命脉全部在美国的掌中,其面积和潜在资源高
于欧亚大陆),且不要说中国,就是欧亚加在一起与美国正面交锋,
可能最多也只打个平手。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容忍“
理论风波”的“蔓延”,很可能是在分散美国国内一些不断叫喊要全
面遏制中国的某些势力的注意力,因为这些势力始终相信:御用文人
的斗嘴就像肥料一样,必然要在中国的体制内孕育出“西方民主之花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robcad10.h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robcad10.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