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eonado (是否加入口罩联盟?!), 信区: SARS
标  题: 北京地坛医院非典隔离区连线:最希望早日胜非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6日01:03:4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18: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题:“最希望早日战胜非典”--北京地坛医院非典隔离区连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思海张舵
  4月,春色弥望的北京地坛公园,幽香四溢,但一墙之隔的地坛医院内的白衣天使们
却无法感受。因为,她们整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忙碌在隔离区抗击非典第
一线。
  经过多方努力,24日下午,记者终于与医院隔离区里的医护人员通上了电话。
  “抢救病人一天吃一顿饭”
  一遍又一遍拨号,将近半个小时的等待,电话那头终于有了回应。一位护士长听明
记者的意图后,匆匆地说了一句: “我正在抢救病人,这里特别忙。”随后她叫来一位
护士,把话筒交给了她。
  33岁的马东,进入隔离区工作生活已20多天。她说她全身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戴着
口罩,并一再要求记者声音大一点,话音中记者能感觉到她在喘着粗气。
  “我们白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晚班就是一整宿,也没法休息,挺累的。单位专门
安排了住宿地方。饭是由食堂从外面送进来,然后我们抓紧时间,十多分钟就解决了。

  “刚才正在核实大夫的医嘱,每天所有病人的医嘱都要对一次,这些是护士每天都
要执行的。比如每天病人用什么浓度的氧气,用什么药,输什么液、什么血,做什么样
的检测……护士核对医嘱,名字不能错,执行更不能错了。我们全天都是围绕着医嘱忙
碌。
  “每个病人大夫开出的医嘱每天都不一样,按照医嘱,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我们
要做不同的事。一般早上病人要输液,护士就按照前一天校对好的医嘱配置液体,给病
人摆药,然后发到病人手里,并协助病人服下。
  “每一次抢救病人的场面最忙碌,重症病人恶化的时辰没有准头,我们一忙起来,
根本顾不上吃饭,有时一天就一顿饭。病人病情恶化时喘憋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如果
不给他插上管子,通畅呼吸,就会窒息,就会死亡。遇到这种情况,有时一个病人需要
七、八名大夫、护士来抢救。为了使病人呼吸通畅,护士、大夫通常要面对面给病人安
置呼吸机,如果不注意,就会感染。抢救后就要时刻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这观察呀,
就更没时没晌了。
  “大家都忙着,我也得马上去发药了。”
  听到有护士在召唤,马东匆匆挂了电话。
  “病人的生活起居我们全管”
  另一个病区,护士长徐秀坤拿起话筒告诉记者,现在地坛医院又增加了新的隔离区
,她是刚从原来的病区过来。23 日下午5时半,新区一个病房一下子转来30个病人,晚
上很多护士都加班一整宿,24日上午又接着值班,很多人是连续工作36个小时没有下班

  她讲述了她们护理病人的经过--
  “由于病人没有陪护,所有的起居我们全管,护理工作量非常大,非常累。早上起
来,我们要给病人做晨间护理,包括协助病人洗脸、漱口、打早点,不能自理的病人要
喂饭。然后做一些医疗性的护理,比如打针,上呼吸机的病人要观测呼吸状况。
  “这里的重症病人比较多,有的病人一站起来就头晕,大小便时我们要到床头亲自
接和倒,有时要拿尿盆给他们憋尿,之后再做好一系列的消毒,比如给病人的大小便消
毒,给病房消毒,给工作人员的走廊消毒等,不同的房间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
区,都要做大量的消毒,一个上午这些事必须完成。
  “现在病人是两、三个人住一间房,房间里有呼叫系统、彩电、空调、厕所、浴室
等,能够保证病人不出房间,以减少对外界的传染。护士是两小时轮换一次,和病人呆
在一个房间,因为病人一旦呼叫我们,不在房间就来不及,所以必须要保证病房内每时
每刻都有护士。她们在里面都穿戴口罩、眼罩、鞋套、帽子等防护服装。
  “每个病区的走廊内都有输送柜传递物品,输送柜有两层玻璃组成,外面的一层靠
近走廊,送物品时,先打开外面一层的玻璃,往里面放进药品或饭菜,关上外面的玻璃
后,病房内的护士打开里面玻璃拿过物品再分发给病人。
  “病人刚进来时,发高烧的比较多,面容都很痛苦,但治疗还是比较配合,到慢慢
恢复后,他们都对护士十分感激。有一位病人掉着眼泪对我说:‘我一个传染了好几个
人,你们在我身边工作,真是太危险了,你们对我付出太多了。’每次听到这样的安慰
话,就会让我们很感动、很欣慰,忘了工作的累和苦。”
  “地坛公园的花儿都开了吧”
  在征得一名患者的同意后,记者拨通电话与她取得了联系。这位病人是出差到香港
回来后感觉有症状,4月5日入院,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很快有了好转。从她
的语气中听得出她的心情不错。
  “一进来的时候,情绪很不好,当天晚上发烧39度多,当时碰上医院正在抢救一位
外国人,心里非常紧张。进来的时候发烧4天,接着3天没有发烧,然后又发烧。发烧的
时候,头和全身痛得非常非常厉害,还很憋气,浑身乏力没有劲。一开始用药量很大,
主要是输液,从早上一直输到下午,晚上还要输几个小时,还要打退烧针,一直躺在床
上,说话喘气。到第 11天后就感觉在慢慢恢复。
  “我从心里十分感谢这里的医护人员,他们不光是在疾病上给予我们治疗,在精神
上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因为得了这个病的人心情很不好,她们在精神上给我的关心起了
很大作用。记得我入院第二天早上根本不想起床,昏昏欲睡,情绪特别不好,但护士一
进房间就叫我的名字,‘嗨,快起来吃早饭了。’护士说话的语气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
一个正常人的状态,我当时就感觉心情好转了许多。
  “她们(护士)为了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有一位叫李岩的护士,每天与孩子通电话
时,6岁的女儿老是问她‘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这时李岩从口袋里掏出女儿的照片,
一边看着照片一边流着泪说:‘妈妈得过一段时间,等得这个病的人少了一点的时候,
再抽出时间回家看你。’一想起这些感人的场面,我全身就有了战胜病魔的力量。
  “我现在要服药了,让护士和你说吧。”
  旁边的一位护士接过了话筒--
  “这位大姐已说了很多,我们要做的事太多。现在最希望能早日战胜非典,让病人
早点出院。”(完)

--
那些花开永不会休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