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eonado (坚决支持wuxing相亲!), 信区: SARS
标  题: 《财经》封面文章之五:相关资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1日11:28:3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资料 微生物、衣原体、病毒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
生物按结构、组成可分为三大类,即原核细菌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
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菌型微生物(真菌)和非细菌型微生物(病毒)。
  细菌在分类上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因此一个
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细菌具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形态与结构,利用某些实验对其进行检测
或鉴定,可以了解并分析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学特点,也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以及进行预
防消毒;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借助电子显微镜才
能看见;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资料 中外查找SARS病原体大事记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可称为SARS的病例。
  2003年2月3日至14日,广东发病进入高峰。2月11日公布患者已有305例,死亡5例。

  2月18日,中国疾病研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通过电镜从两例尸解标本中发现一种颗粒
,判断为衣原体形态。当天,该中心宣布,广东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基本可确
定为衣原体。
  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讨论会议,就衣原体问题与广州各大医院专家
交换意见。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不能简单地认定衣原体就是惟一的病原。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出一些地区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这一流行病的全球
警报。3月15日,世卫组织将此疾改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
  3月17日,世卫组织联合全球9国11个实验室组成联合网络,协作攻关,查找SARS病
原。中国香港地区加入其中。
  3月18~22日,联合网络中若干家实验室提出SARS病原可能是副粘液病毒。
  3月21日,据新华社后来的消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从临床标本中
初步分离出冠状病毒,此一结果未对外公布。
  3月24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媒体宣布,一种从未见过的冠状病毒家族成员最
有可能是SARS致病病因。该中心没有获得副粘液病毒的实验进展。
  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加入世卫组织的全球合作网络,使该网络成员增至9国13个
研究室。同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宣布已从SARS患者组织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推断
其可能是致病病原。
  4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召开记者座谈会,其内容之一,系介绍该中心两月来排除各
种可能,主要循衣原体方向探寻SARS病源的研究过程。该中心称,中心有关人员对从广
东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解剖标本中分离到的衣原体样颗粒,进行了体外药敏感实验,发
现七种药物对该病原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后,该中心网站正式公此实验成果。

  4月4日,世卫组织在其网站公布阶段性研究成果,全球有10个实验室倾向于认为致
病原原为冠状病毒,此外也有意见认为可能是副粘液病毒中的hMPV病毒。
  4月10日,人民日报等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李德新、毕胜利、段淑
敏和许文波等科研人员研究成员,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表明,冠状病毒可能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
  4月11日,新华社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祝庆余、秦鄂德研究员
等已经在SARS病原体研究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并于4月9日通过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进一步
证实此结论。
  4月12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在权威医疗杂志《刺针》最新一期发表题为《
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致》的论文。
  4月13日,卫生部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加强对病原学研究的管理工作。

  4月13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宣布破译了怀疑与非典型肺炎有关的冠状病毒基因。世界
卫生组织称这一成果是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4月16日,荷兰ERASMUS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家成功完成冠状病毒实验的动物模型,确
证导致全球肆虐的SARS病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这一研究证实了全球科学家基
于近期研究的主流观点。至此,国际病毒学界确认病原的“科斯假设”(KOCH’POSTULA
TES)四条件全部满足。
  4月16日,全球联合攻关网络成立后一个月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互正式宣布,
SARS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
  编辑整理/朱晓超

--
已得意中人 从此不二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