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ygxly (mike), 信区: SARS
标  题: 洪涛院士回首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23 23:30:18 2003)

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的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
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今天对记者说,自己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作为科学家,在科
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为此,他告诫身边的学人,不要气馁,遇
到挫折、批评,还要继续走下去。 

    洪涛生于1931年7月,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0年,曾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病毒病理和
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实验室,在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和出血热病毒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
成果。今年2月7日开始,他投入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研究。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
察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有衣原体,并于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回顾当时情景,洪涛说,自己曾要求媒体宣布他的发现时“要留有20%的余地”,但
实际发布时“还是余地留小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迅速报道:“非典型肺
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之说从此成为官方“非典不可怕”、“已经
得到控制”的一份“医学证明”。因为,如果该病的病原体确是衣原体的话,患者只需服
用红霉素等已有的普通药物即有特效。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即零零星星地发生,流
行的可能性不大,衣原体肺炎的死亡率也不高。 

    但稍后,香港一家研究机构宣布,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副粘液病毒。3月25日,美国
疾病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宣布,非典病原体是来自猪的“冠状病毒”。随后,世
界上多个实验室纷纷宣布找到了冠状病毒。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经过全
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虽然洪涛院士的结论曾获得官方认可,但由于他仅仅观察了几个病例,就确认衣原体
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广东医疗界人士对此并不认可。钟南山院士就坚决认为:“不可
能!”他们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判断其病原体应是一种特殊的病毒。所以他们并没有按
照衣原体方案进行治疗。 

    目前,这场中国医学科研领域最大的公案———衣原体、冠状病毒之争已落下帷幕,
洪涛院士的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今天,他对本报记者说,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的元凶
,没有问题,通过基因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他推测,他观察的非典患者,由于发病后免疫力下降,引发了衣原性继发感染。当时
,通过电子显微镜,没看到冠状病毒,而分离到了衣原体。他承认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
有局限性,为“一孔之见”。但是,在几例非典病人的标本试验中,衣原体是客观发现,
自己“没有造假”。 

    他说,对于此次挫折,别人有怨言、提出批评,是应该的,非典型肺炎在中国报告较
早,但病毒、疫苗研究却落后于国外,确实值得思考。 

    洪涛说,这里有一个学风问题,“很多医学研究者情绪浮躁,包括我们自己”。为此
,洪涛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 

    洪涛院士介绍,目前,对非典型肺炎的研究还在继续,联合感染、继发感染也在研究
之列。为此,同样分离出过衣原体的一家德国科研机构要求合作,继续对非典(SARS)的
衣原体感染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正致力于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洪涛也参与了
这项研究。 

    目前,对于一些对非典疫苗研究有一些夸大的说法,比如,几个月就会取得成功等等
。洪涛认为,疫苗研究难以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他希望科学界实事求是,向社会讲清真实情况。 

    洪涛介绍,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成立不过一年多,中央投资6亿元,但新的研究所尚
在建设中,预计2008年建成,显然远水难解近渴,SARS医学研究难以借力。在德国、美国
订购的设备,由于非典时期运输不便,几个月还没运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适合做动
物模型试验的实验室,还缺少超速离心机等价值昂贵的医学研究设备。 

    一些媒体质疑,非典时期,医学研究成果将影响临床实践,人命关天,风险加大,医
学研究是否允许“出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界人士告诉记者,科学家的本职就是
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而不必为公共卫生决策负责。科
研没有止境,今天认为对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应该对科学家多一分宽容。 (本报北京
5月22日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8.25.1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