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ugang (人生的八次刑罚之无妻徒刑), 信区: SARS
标  题: 地坛医院曾差点被撤掉 抗非典中院长职位一直空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18日21:27:1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8日03:4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尧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世卫组织:抗SARS地坛医院是典范

 
  “要不是来了非典,今年四五月份地坛医院就可能不存在了。可以说,是SARS救了地
坛医院,保住了北京这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命。”北京地坛医院一位专家说。

  在北京医疗界,很多专业人士庆幸———撤并地坛医院的政府决策,好在今年春天没
按原定计划实施。

  2003年的抗SARS之战,北京人俗称“一传”(第一传染病医院)的地坛医院,为更多
普通民众所熟知。

  8月16日,就是从这里,中国内地的最后一名SARS患者康复出院。

  地坛医院公开的信息说,这里收治的329名非典病人中,危重病人占到50%以上。一个
个重要而特殊的病人被送到了这里,“其中有港台同胞、司局级以上干部、儿童、孕产妇
,还有北京市各医疗单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

  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来这里考察的官员评价说,地坛医院的防护在我们看到的医院
中是最好的。地坛医院分散设置的建筑布局、内外两条走廊的病房结构,都非常符合传染
病医院的标准。“推广你们的经验,不但对北京、中国,甚至对全世界防治非典,都会起
到积极的作用。”之后一周内,地坛医院的工作程序被拍成录像,发往各地医院。

  8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评价说:“在抗击SARS中,地坛医院有着非常
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是一个典范和领导者。”

  撤并与反对撤并的争论

  抗非典,地坛医院立了大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2003年春天,地坛医院差点被撤
并。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结构性体制改革的精神”,地坛医院将被撤并到北京佑安医院
。合并的时间,选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之后。

  记者了解到,在2003年初,北京市卫生局一位官员在地坛医院前任院长退休时宣布,
地坛医院由党委书记暂时主持工作,医院人事冻结。在今年的抗SARS之战中,地坛医院院
长职位一直空缺。

  “这位卫生局领导谈到医院改革时说,我知道你们医院有人联名写信,反对合并到佑
安医院,签名的人也不少。但是改革的春天来了,地坛医院合并的事是挡不住的。”

  当时在现场的一位干部说:“我们觉得他说话的口气特别硬。会场上大家谁也没吭声
。”

  据了解,过去两年里,地坛医院因为没有得到财政拨款,很多发展项目都停了。相关
人士介绍说:“财政局说,因为医院牵扯到重大改革,所以不给拨款了。”

  “撤并地坛医院的事,上边已经说了两年多,但瞒着我们医生护士。”地坛医院一位
医生说。

  据这里的医生介绍,官方的消息只有三次说到合并的事。

  第一次是在2001年的一个工会干部会上,卫生局宣传处处长讲到改革时,提到两医院
合并。

  第二次,是在2001年9月份。市卫生局召集两家医院的党政一把手一起说合并方案,考
虑怎么运作。“2002年我们医院的报纸只订了3个月的,没敢订全年,心想马上就合并了。
”医院一位干部说。

  第三次,《北京晚报》的一则消息让地坛医院炸了窝。

  《北京晚报》2002年1月3日的报道说,“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史炳忠在向市政协委员
通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时透露,本市医疗机构结构性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目前
已完成《北京市区域卫生规划》(初稿),同时将对现有的医疗机构布局进行调整。史炳
忠介绍,在这次布局调整中,将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合并。”

  合并消息见报的第二天,地坛医院的专家和主任们到卫生局上访,要与这位局长对话
。一位朱姓局长出来接待,他说改革也不是坏事。

  为什么要撤掉地坛医院?卫生局的答复是,现在传染病大幅度下降,为了不浪费资源
,所以要撤。北京佑安医院有700多张病床,平时收病人也就三四百人,北京地坛医院有五
百张病床,多时收治病人300多人,少时只有200多人,吃不饱。

  传染病专家们的解释是,传染病院的住院率,不能简单地和普通医院相比。传染病院
有很多特殊性,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是同一种病的传染病人,不能共用一个病房。比如
,得乙脑的病人,不能和得猩红热的病人住在一个房间。传染病院的住院率70%,相当于
普通医院的100%。

  也有医生认为,市卫生局要撤掉地坛医院,是因为有单位看上了地坛医院非常好的地
理位置。地坛医院毗邻地坛公园,环境优美;紧靠北京二环的地铁线,交通方便。

  地坛医院专家们致信北京市领导说,把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合并,撤除地坛医院,对
北京市传染病事业弊大于利,有悖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专家医生们建议上边“进一步
调研”。

  他们在信中阐述不宜撤并的理由时说,第一,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传染病医院的设置
要有利于传染病患者就近隔离治疗。地坛医院在城北,佑安医院在城南。“目前城北人口
密度明显高于城南,而出血热、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北城明显多于南城,在传染病防治方
面丝毫不能闪失。如果撤了北城的地坛医院,势必造成传染病患者流向综合性医院,不利
于传染病控制。很多传染病人半个月需要复查一次,让病人从北城奔波到南城,交通太不
方便”。

  第二,如果合并,地坛医院作为传染病医院的品牌资源将流失。医生和专家们说,始
建于1946年的地坛医院,是全国传染病界的龙头医院,三级甲等。全国传染病医院中惟一
的国家(肝病、艾滋病)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国家级
区域性培训中心也在这里,这里还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教学医院。

  第三,不利于应付传染病突发事件。医生和专家们认为,美国“9·11”事件之后,防
炭疽等细菌突发事件迫在眉睫。在这期间,北京反而要撤除传染病院,是人为削弱防恐怖
、防突发事件的力量。

  信中也提到,医院职工大多住在北城,如果合并到南城上班,会造成传染病专业人才
的流失。地坛医院医务科证实,在这两年多的撤并消息折腾中,这里调走了二三十位年轻
医生。

  “9·11后的炭疽事件,和‘艾滋病扎针’事件,都使得我们地坛推迟被撤。要不是任
务来了,我们被撤并得更快。”在说撤未撤的两年间,在2001年防炭疽和随后的“艾滋病
扎针”事件处理中,地坛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滋病扎针事件’,所有被扎的人,
都要到我们地坛医院检查,我们接诊了400多例”。

  给政府的信,最终没有阻挡住撤并地坛医院的决策。专家和医生们希望继续调研,却
等来了在2003年撤并地坛医院的决定。

  2003年3月,SARS来了。“一场大疫教育了那些坐在办公室决策的官员”。

  这位专家不解:“要撤并传染病医院,没有我们传染病专家说话的份儿;我们一些官
员的决策,为什么就不能透明点?透明会少犯多少决策错误?”

  一位专家说:“如果地坛医院真的没有了,对这个决策失误谁又会承担责任?”

  因为SARS袭来,地坛医院被撤并的命运被改写。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北城觅新址,
准备修建一座更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新医院叫什么名字,现在还不知道。
 

--
                                                                           
  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但是逍遥自在;                                     
  习惯了,有事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你;                                       
  习惯了,填补空间的角色;                                                 
          忽然发觉,                                  累了                 
                                                                                            Go!  天竺  @>>--,--'--- ftp://youkou.hit.edu.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2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