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nlz (如来), 信区: SARS
标  题: 中国SARS研究获重大突破 成功解析病毒进化规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Feb  2 12:26:07 2004), 站内信件

               中国SARS研究获重大突破 成功解析病毒进化规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22:20 新华网 

  新华社广州1月30日电 (记者杨霞)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和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
关领导小组30日在广州宣布,中国科学家经过8个月的联合攻关,在防治SARS基础理论研究
中取得重大突破。

  1月29日美国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全文公布了中国课题组研究SARS的分子流行
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的最新成果。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国
屏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他说,通过研究,在流行病学和分子进化概念上定义
了2002/2003年间SARS流行的早、中、晚三期,也定义了每一阶段的基因组分子标记。认
识到最早的病毒基因组类似于动物来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的中性突
变速度稳定,为艾滋病毒基因组的突变速度的三分之一。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各主要片段
在疾病流行过程中,对于环境的选择压力有不同的反应。

  赵国屏说,此项研究发现,来自于环境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人类初期,致病能力和传
播力似乎较弱,疾病相对易于控制和治疗;但由于受到强大的选择压力,病毒变异快。其
次,经过一段时间在人体上的适应,流行病进入中期,病毒的变异趋缓,但传播能力却比
较强。最后,流行晚期的病毒基因组似乎十分稳定。

  研究SARS分子流行病学,解析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对于认识这一新发传染病
的起源和传播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介绍,课题组首先对SARS流行
病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SARS流行早期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
播的特征;这一特性提示该阶段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来源,其传染性与2003年春节开始的
超级传播事件后的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课题组完成了来自广东和香港的SARS发展各阶段的24个病人的18株SARS冠状病毒分离
株及11份含病毒生物样品的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合已经公开的其他32条人类SARS冠
状病毒及2条果子狸的SARS样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SARS冠状病
毒在流行过程中的分子变异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根据研究,中国科学家还专门指出,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SARS冠状病毒感
染的监测,及时加以隔离、控制,今后就不会产生暴发流行。这一研究所提供的思路和方
法,对于今后深入研究SARS冠状病毒等具有动物来源的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等)的传播和
变异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SARS研究中所获得的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为防治SARS
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总顾问钟南山
认为,这是在大协作下产生的大成果,研究把流行病学与临床、实验室科学结合起来,有
重大的实践意义。此研究进一步了解到病毒的源头可能是果子狸,而且通过对早、中、晚
期的研究,了解到分子流行病学的变异与临床症状及传染性的关系。他说,入冬后出现的
早期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以后下一阶段没有传染性,所以还需要提高警
惕。

  此次较为庞大的科研攻关任务,是在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的领导和支持下,聚集
了来自广东、上海、北京、武汉、香港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等15个研究机构的60多名科技
人员,精诚合作,团结奋斗才完成的。科研攻关获得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国
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广东省SARS科技攻关计划以及上海、香港和其他各方面的
支持和资助。(完)(来源:新华网)
--
http://lz.gs.edu.cn/~hnlz/backup/183.gif
http://nyxgb.hit.edu.cn/luntan/uploadface/v2.gif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61.186.45.2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