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ormouse (王牌PC·大逃亡), 信区: SARS
标  题: 何为“发热”(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1日09:31:5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ali (Ali Vin Diesel), 信区: SARS
标  题: 何为“发热”(ZZ)
发信站: 红果园 (2003年04月21日09:17:4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jessy (小熊*祈祷), 信区: ArtGroup       
标  题: 何为“发热”?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Apr 20 22:05:06 2003), 转信



     概述
    健康人的体温相对恒定,口腔温度一般为36.3℃一37.2℃;直肠内温度一般比口腔
温度高0.3℃——0.5℃;腋窝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不同个体温度略有差
异。
    正常体温一昼夜间有轻微波动,晨间稍低,下午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在生

理状态下,体温也有轻微的波动,如小儿的代谢率较高,其体温可较成年人稍高;老年
人的代谢率较低,其体温可较青壮年人稍低。妇女月经期体温可较平日为低,而排卵期
与妊娠期则稍高。饮食、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及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
。这些体温的暂时性升高,一般属于生理现象,不必就诊。
    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

动在1℃以上,可认为是发热。
    分类及常见疾病
    1.按发热的程度分类及其常见疾病
    (1)低热:腋下体温37.4℃一38℃,称为低热。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风湿热、胆道感染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等疾病。
    (2)中度发热:腋下体温38.1℃一39℃,称为中度发热。
    (3)高热:腋下体温超过39.1℃,称为高热。
    中度发热及高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流感)、化脓性感染、肺炎、胰腺炎、肾盂肾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败血症、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菌痢)、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2.按发热的病程分类及其常见疾病
    (1)急性发热:起病急,病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常见于上感、流感
、化脓性感染、腮腺炎、肺炎、急性肝炎、麻疹、猩红热、流脑、乙脑、菌痢及钩端螺
旋体病等。
    (2)慢性发热:起病较缓,持续2周以上的发热,称为慢性发热。常见于伤寒、败血
症、深部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结核病、风湿热、布氏杆菌病、肿
瘤及红斑狼疮等。
    3.按热型分类及其常见疾病
    (1)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1日之内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斑疹伤寒、流

感、大叶性肺炎及粟粒型肺结核等。
    (2)弛张热:体温在38℃以上,1日之内波动超过2℃。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

结核病、肿瘤及血液病等。
    (3)消耗热:一日内最高体温常高于39℃,最低体温常低于37℃,1日之内体温波动
在3℃一5℃。常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及毒血症等。
    (4)间歇热:体温升高数小时或10多小时后即降至正常,经过10多小时或数十小时后

体温再度升高,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胆道感染、肾盂肾炎、败血症等。
    (5)不规则热:体温波动毫无规律。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
(http://student.tsinghua.edu.cn)
 
--
    ((`'-"``""-'`))
     )   -    -  (
    /   (o _ o)   \
    \    ( 0 )    /
    _'-.._ = _..-'_
  /`;#'#'#.-.#'#'#;`\ 




--
※ 来源:红果园 bbs.njtu.edu.cn[FROM: 166.111.60.25]


--
 ▏                                            ×▏
 ▏                                              ▏
 ▏  ♂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
 ▏                 ▁▁▁▁▁                   ▏
 ▏                 ▏确  定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2.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