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sy (New Mouse), 信区: SARS
标  题: 回《同学,请不要这样》一问(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3日14:14:0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yongz 所发表 】
    今天回到母校的bbs转了一下,有几篇关于sars的帖子,同时看到了《同》文。
从几篇帖子来看,母校同学已经注意到sars问题,但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我是2001
年离开工大的,现在在清华,并且和一些老师、同学一道为防止非典而努力工作着。
我把这边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向母校老师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引起重视。
    春节回来以后,北京就已经流传有sars病人了,但是人们关系的不多,也很少见
到大街上、地铁中又戴口罩的人,甚至有时自己觉得看戴口罩的人有点不舒服。后来
发病率逐渐在增长,人们开始不安了,卫生部发布了信息,结果是“北京的sars疫情
已得到有效控制,病人在逐渐减少,没必要戴口罩,我们完全有能力战胜sars”。现
在我们办公楼的门前还能看到当时发的消息。结果大多数人不太在意,导致病情逐渐
蔓延,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到昨天好像已经400多例了)
    现在清华的情况。学校通知的消息:疑似病人4例,确诊病人1例,没有在校本专
科学生和研究生(我个人认为,疑似病人就是SARS病人)。其中发现的第一个病例是
清华附中初二年级同学,染病的主要原因是该同学周末回家(北京林业大学,该校当
时已有病人)。目前,北京高校非常紧张,北交大、北大、中央财经等几所学校的全
校或部分院系已经停课(消息来源于水木清华bbs)。根据学校通知sars的传染率在
90%以上,与病人(包括潜伏期病人)在1米内接触必传染,传染方式可通过飞末、
排泄物等,甚至眼睛也可以被感染。我同学(某医院正在收治sars病人的医生)讲一
般感染的年轻人不会死,但治愈费用非常高,口罩有效。
    现在清华除教学活动外,其他工作基本取消。采油的防治办法有学校和院系设立
“非典”防治领导小组,一把手作组长;号召学生尽量不出校门,防治流动导致病原
传播;51假期尽量不要回家;进校查证制度,非本校师生及家属不得入内;超过50人
的大科拆成小班上,或者改变教学方式(可能是自学);学生分食堂就餐,避免交叉
感染;食堂发预防中药(无治疗作用);学生宿舍不能留宿校外人员,校外人员不得
进入学生宿舍;学生健康状况实行一日一报制度。我刚从校园商业区回来,80%的人
戴口罩,主干道上人很少,走路匆匆。学生吃饭大多是用自己的餐具。
    《同学》文,提到我们应该大度些,应该照顾那些学子们,我觉得现在不是大度
的问题,因为sars的传染性非常强,一个人染病,几十人遭殃。据说第一例病人传染
了70多人。在清华里由于前面几个病例被隔离或观察的也有两三百人。病人每接触一
个人,就可能导致几十人传染或者被隔离。简单的例子,现在清华有一个院系的学生
工作系统几乎瘫痪,主要由于他们共同去了一次北医三院(听同学说),他们都要被
隔离观察。如果校园里多一个不明身份的外来者,就不知道他是否带有sars病毒,就
会导致一个增加传染的几率。前几天一老师打电话回哈尔滨,听说现在政府报道没有
发现病例,(希望是真的)市民也不够重视。但我觉得,现在的北京就是2、3月的广
州(包括天气情况、温度等),不知道当哈尔滨达到了北京的气温会是什么样子。
    罗里罗嗦谢了这麽多,只是希望母校师生(我不敢去奢求政府)能够引起对sars
的重视,不要向现在的北京这样,让我们过着人心惶惶的生活。
    祝母校师生平安,因为那里有我太多的朋友;祝哈尔滨平安,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

    同时也愿我们国家在政府的领导下(现在我们必须依靠政府)早日渡过这个劫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    .   ·
       ││      ︱︳      _▂_ ▄▅██▅▄ _▂_
  _▄▆██▇▅▇█▇▄__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66.111.50.27]
※ 修改:·yongz 於 04月23日12:47:27 修改本文·[FROM: 166.111.50.2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