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raveHeart.bbs@bbs.njtu.edu.cn (穿江鼠●反思), 信区: cnunix
标  题: UNIX演义(九) ( Recent History: 1980-1986 )
发信站: 北方交大可爱的家 (Thu Jan  1 14:07:05 1998)
转信站: Lilac!ustcnews!ustcnews!sjtunews!njtubbs
出  处: 202.112.145.96

发信人: BlueOcean (Blue), 信区: Unix
标  题: UNIX演义(九) ( Recent History: 1980-1986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Dec 27 19:58:00 1997)

UNIX演义(九)

1.9 现代史: 1980-1986
随着UNIX不断的成熟, 它的市场份额也急剧的增加. 其中的一个催化剂就是/usr/group.
/usr/group起初是USENIX的一个小组. USENIX主要关注UNIX的研究, 很少注意到UNIX的
市场潜力. 市场分析家, 银行家, 会计师和其他非技术人员都很讨厌USENIX的这种态度,
似乎USENIX总以优秀人才自比, 而且他们似乎在说, "如果你没有UNIX的源码, 也没hack
过核心, 你就不值得一谈."
在1980年初, Bob Marsh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称为CommUNIX的会议. 由于来自商业用户
和厂商的兴趣, 在其后的一年组出了称为/usr/group的小组, 创办了称为CommUNIXations
的实事通讯和一个每半年举办一次的展销会, 称为UniForum. /usr/group的这一系列活
动都着眼于UNIX的市场, 如制定标准, 发行许可证和产品信息等等. 1981年的首张UNIX
产品目录罗列了来自100个厂家的250中UNIX产品. 在一年里, /usr/group就有了1000多
个成员.
1980到1983年间UNIX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越
来越多的毕业生不想放弃他们在校园里使用了很久的舒适的UNIX环境. 另一个因素就是
有几款低价位的32位CPU的出现, 这使得设计便宜的个人UNIX工作站成为可能.
这两个因素的哪一个单独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UNIX工作站, 那些学生就不
得不去使用厂家提供的专有系统而外加VOS计划的产品. 如果没有这些毕业生的话,UNIX
的厂商就不可能向那些被专有系统所包围的用户提供自己的产品.

移植者
        "It is easier to port UNIX to a new machine, than an application to
        a new operating system."        -- Dennis Ritchie

UNIX的一个迷人之处是她的可移植性. 她是用高级系统编程语言, C, 编写的, 如底层的
机型无关. 如其他操作系统比较起来, 移植UNIX是比较容易的. 然而, 一个有经验的移
植者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移植是一项专业的, 短期的任务.
在80年代初, 有许多成为porting house的专业公司来把UNIX移植到新的系统上. 他们用
较少的开发代价生产了许多变化不大的UNIX系统. 随着这一时期的硬件价格急剧下落, 
设计一台计算机并把它投入市场变得容易了许多.
UniSoft公司诞生与1981年, 出品了成为UniPlus+的UNIX系统. 与XENIX不同, UniPlus+
与AT&T的各版UNIX保持很好的兼容性. 估计当时UniPlus+占有市场的65%.
与此同时, SCO(The Santa Cruz Operation)作为第一家基于Intel的8086和其他微处理
器实现UNIX的公司与Micro$oft联合推出了XENIX. 今天, XENIX仍就是微机上流行的UNIX
系统. Tandy公司把大约14,000个基于XENIX的系统卖给小公司之后, XENIX推进了一大步
 第二大UNIX的供销商是Altos, 在同一时期卖了大约13,000个基于XENIX的系统.
由于这些和其他porting house的贡献, UNIX已可以在多得惊人的不同平台是运行了. 
1983年底, 大约有100,000个基于不同硬件的UNIX系统在运作.
由于公司和产品的不断出增长, 已经很难判断什么是UNIX, 什么不是UNIX了. 产品X可以
在厂家Y的UNIX上跑吗? 是源码级的还是二进制代码级的? 两个用户还是10个用户, 或
100个用户? 有多少个UNIX克隆? 成为UNIX克隆意味者什么?
1981年, /usr/group第一个开始了UNIX的标准化工作. 1984年该标准完成了, 但很快就
被遗忘了. 至今, UNIX的标准仍就是由AT&T, 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SO(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美国政府的NBS
(the National Bereau of Standards)和X/OPEN(一个UNIX厂商的财团)来开发.

Stanford和SUN

斯坦福大学曾有着丰富的施乐(Xerox)的Alto系统的经验. Alto是第一个有着和现代UNIX
工作站等价物的个人工作站. 尤其是它包括了一个带鼠标的高分辨率的位图显示器, 一
个高速(3Mb/秒)的网络和足够的内存, 本地磁盘和强大的处理能力. Alto比起其他的个
人电脑来说是太贵了. (尽管做了许多经销上的努力, 估计它的价格大概达$30,000.)除
了价格外Alto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随着摩托罗拉的68000 CPU的推出, 斯坦福的学生们可以设计一个相对便宜的, 又有许多
Alto功能的机器了. 与Alto不同的是, 它支持多处理器, 且用来跑UNIX.
斯坦福注册了该设计, 后来称为SUN(Stanford Unverisity Network)板. Codata(第一个
申请者), Fortune, Dual, Cyb, Lucasfilm, Sun和其他十多家公司购买了许可证并稍做
改动经销运行4.1BSD或System III的UNIX克隆. 那些机器起初的价格十分诱人, $10,000.
该价格促使UNIX在那些为非常昂贵的系统所占据的市场上得以推广.
由于市场非常的拥挤, 许多公司不堪竞争而倒闭了. 今天只有几家SUN板的厂家幸存下来.
(没有一家再使用最初的原始设计, 他们都用更强大的芯片代替了已有的.)有一家公司仍
就使用她原来的名字, Sun, 并且雇佣了原SUN板的设计师之一, Andreas Bechtolsheim.
这就是称为JAWS(Just Another Workstation)的年代. UNIX产品曾一度象市场上的商品
一样, 厂商们很快就提供具有可区别于产品特点的产品. 不管怎样, 价格还是一直比较
低, 大型机和小型机的公司开始看到他们正在失去市场.
虽然象DEC, Data General, Gould, Apollo和HP这样的大公司有自己的专有系统, 但逐
渐地他们也开始销售基于自己硬件的UNIX系统. 此外, 他们开始提供UNIX工作站来在桌
面系统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 象Amdahl和Cray这样的提供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公司也深谋远虑地开始在
他们的机器上支持UNIX环境了. UNIX似乎无处不在了.

蓝色巨人的祝福
1983年, IBM加入到基于PC的UNIX竞争中. 这在技术上是没什么可提的, 毕竟UNIX最初是
在16位的机器上实现的. 重要的是IBM的公告是UNIX的一个里程碑. 现在很难描述它有多
么重要, 但是有许多人就是不买不是IBM的出品. (IBM PC以前的微机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 你很难在找到一台UNIX不支持的机器. 象IBM PC-AT这样大众化的计算机已经有了
十多个移植了. 甚至象Apple的Macintosh和Atari的ST这样的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都有
UNIX系统.
        其实原因是非常容易理解.
        . 有大量的UNIX程序员, 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直接来自于大学的
        . 将UNIX移植到一个新的系统上比白手起家要容易得多
        . UNIX是一个业界标准的操作系统. 她是唯一的一个不依赖硬件的
        . UNIX上程序员的效率比其他系统的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 当IBM宣布PC上的UNIX时已经有70,000部计算机运行UNIX了, 它们中的
2500在Bell System公司内部. 大约有1,300家大学有UNIX的许可证, 其中有750家是美国
或加拿大的. AT&T估计大约有100,000程序员编写UNIX软件, 有大约来自90家公司的约
300个应用程序包.

-----------------------------------------------------------------------------
本文译自"Life with UNIX(R) -- A Guide for Everyone"
译者向次书的两位作者Don Libes, Sandy Ressler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为人们更好地
了解UNIX作出了贡献。

中文翻译 BlueOcean ( para@cs.sebuaa.ac.cn )

我们希望这些文件中的资讯能对你有所帮助,但是并不保证是正确的,若发生损害请
自行负责 

--
                                  
    Buck barks in the darkness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ns.nlsde.buaa.e]

--
※ 来源:.北方交大可爱的家站 bbs.njtu.edu.cn.[IP: 202.112.145.9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