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con,28,15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分享到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发信人: aswater (似水流年),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在小区中创造积极空间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24 18:53:06 1998), 转信

    在居民区内,常见到一些无人使用或没有被利用的地方───消极空间。消极
空间多数出现在住宅与住宅之间的背面,或住宅背面与公共建筑的高墙之间,或两
栋公共建筑的围墙之间。而这些建筑的背面和围墙之间,一般无人通行,很少有人
在此逗留。加之不受人们的重视,常是杂草丛生,或乱搭乱建、藏污纳垢,且又不
在人们的视线监视之内,极易让坏人利用这些地方行施犯罪。这些起着消极作用的
区域空间,不但不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而且有损于城市形象,“对于城市文化来
说,是极其不利的。
    假设一幢住宅孤立在荒凉的原野上,住宅周围的空间就是消极的。人住在里面,
不但感到寂寞、炎凉,还会感到不安全,当其周围进一步建设起来,使环境绿起来,
亮起来,活起来,由此带来人们的活动而充满了生机,于是消极空间即转化为积极
空间。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居住区规划和环境设计中把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
空间的重要意义。
    由于居住区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空地没有被利用,因此而形成的消极空间随处可
见。怎样把这部分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呢?关键在于规划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
段,建筑师和业主要倾注热情和爱心,要以关怀人为出发点,赋予其内容,使居民
乐意使用这些“多余的空间”。规划设计可以将这部分空间划归相邻一个组团的居
民使用,在两者之间留出通道,方便组团居民经常使用。与此同时根据居民室外活
动的需求,分别赋予这部分空间和组团内庭院以不同性质和内容。组团内院是居民
日常出行必经之路,又是儿童游戏、邻里交往的适宜场所。因此作为动态的空间,
增加一些铺装地面、座椅作为儿童游戏场所,把组团空间设计成静态的。利用住宅
背面没有人流的干扰,多种树木花草,适当设置一些座椅、小桌,供成年人休息和
学生复习功课之用。这部分空间与外界用透空的栏杆隔开防止外人随意进入,既保
证了安静的内部环境;同时也使居民的静动活动得到了适当的满足。
    某小区采取相邻组团左右并联的办法,既节约了用地,又消灭了消极的空间。
小区的主要商业网点放在小区的主入口部位。商店与住宅之间出现了一块空地,如
果不做好安排就可能让商店的杂物任意堆放,加之人们随意穿行,既干扰了住户,
又不利于商店的管理。规划在住宅的底层围出一个小院供底层住户独家使用。剩余
的空间划归商店作为后院;使消极空间有所归属,从而转化为积极的空间。
    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心理需求和环境的特点而设。居住
区主要道路两旁,尽量布置居民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店、文化活动站、
幼儿园、托儿所、小学校以及小公园等。这些建筑充满了生活气息,置身于此,人
们漫步其中,乐意看到商店里新颖、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幼儿园天真活泼的孩子;居
民的视线所及,满是令人愉快的绿色植被和休闲的人们。这样的道路经常处于人群
的自然监视下,是较为安全的场所。如果道路两旁是围墙时,应尽量避免做成高墙。
对围墙内的用户来说,如有安全和私密的要求时,不妨将围墙的下部做成实墙,上
部做成空透的花墙。在实墙的外侧设置一条绿化带。在绿化带较宽的地方放上一排
坐椅供人们休息,效果则更好,从而改变了消极空间的消极气氛。
    努力开创住宅区的积极空间,也是小康住宅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师与业主对
创造住宅区的积极空间,并使之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
使命。

--
                              _\\|//_
                             (' 0-0 ')
             -------------o00o--(_)--o00o-------------
             |             I'm aswater.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39]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分享到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同主题展开] [同主题第一篇] [从此处展开] [溯源] [返回版面] [快速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