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Urban 版

con,28,16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分享到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发信人: aswater (似水流年), 信区: Architecture
标  题: 应该多建人格化建筑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24 18:58:30 1998), 转信

    不管你承不承认,其实所有的建筑都是人格化的,自由浪漫的中国江南农民所
建的建筑都不是几何形建筑,多采用坡顶、飞檐、风火墙、黑瓦白墙体现出温馨和
谐、以小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情调;但黑手党人在西西里乡村建造的建筑却都显示着
残暴无情的几何形状,将居住者的个性一笔抹杀。(编者:???)
    现在的房地产发展商们都非常注意培养“社区文化”,希望通过社区文化的形
成来凝聚自己的目标客户。那么社区文化是怎么形成呢?当然首先是靠建筑这些硬
件。人们总是先通过对建筑的认知来认识一个社区。譬如我们在本章中已经提到的,
在小区内设置小型公共广场、儿童游乐场所与绿化相结合、将托儿所设在所有窗口
都看得见的地方等等,都是发展商们在有意识地运用建筑语言(功能语言)设法与
目标客户取得沟通,实现认识上的一致性。
    但是,令许多建筑设计专家们迷惑不解的是,现在的中国老百姓在对建筑的审
美上似乎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譬如,据调查,绝大部分的买房者希望小区
的布局要有变化,要像苏州园林那样曲径通幽,避免直角拐弯、对称的布局。而对
于一般多层、高层建筑的选择,却又普遍倾向于对称的建筑。
    对于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中国消费者的要求要比西方人复杂得多。我们从民
意调查中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对片面强调功能的所谓现代建筑形式没有多少好感。
90%以上的人认为西方的古典设计和中国的传统设计更显示出建筑的身份感,这
种复古的心理需求是有着很强烈的时代背景的。
    然而不幸的是,太多的房地产发展商们并没有认真地研究目标客户群的这些消
费心态。我们见到的太多的房地产住宅小区、别墅小区及公寓建筑都没有能很好地
利用人们的心理需求,直线条的、简单几何体的建筑在当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占有
绝对的统治地位。
    在广州沙面一带、青岛老别墅区、上海外滩及霞飞路等地,一些一百年前的古
建筑群及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建筑,至今仍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它们构成了旅游城
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的一部分;而与此同时,那些六七十年代建造起来的方匣子建筑,
却把城市文明降到了最低点,人们迫不及待地淘汰它们,急需改造的对象往往不是
百年老建筑,而恰恰是这些二三十年前曾占统治地位的“现代建筑”。从这种现象
中我们是否可以悟出点什么呢?
    许多房地产发展商们不是不懂建筑语言的妙用,而是不懂得市场营销。前面提
到的上海梅苑房地产公司就是个典型例子,该公司推向市场的别墅是千篇一律的、
没有个性和人格化的所谓别墅,这样的别墅群当然卖不出去;而该公司给自己建造
的别墅却是那么的富有文化品味和气质,那么突出个性,以至于最后能以高价拍卖。
如果该公司真懂得房地产营销,那么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必定会像构思自己所用的
别墅那样,一丝不苟地构思出目标客户们所喜欢的别墅来。
    一些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尽建造一些毫无变化的、直线几何形的、没有文化和人
性的建筑物,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专制思想潜移默化地在起作用,他们
以为他们的房地产营销可以不必迁就目标客户的需求,他卖什么,他们就得买什么。
这恰恰把市场关系颠倒了。非人格化的经营,才产生非人格化的建筑。
--
                              _\\|//_
                             (' 0-0 ')
             -------------o00o--(_)--o00o-------------
             |             I'm aswater.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39]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分享到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同主题展开] [同主题第一篇] [从此处展开] [溯源] [返回版面] [快速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03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