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版
con,52,5
发信人: ksai (san),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转载] 大国行为与道德取向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May 26 19:29:02 1998),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 讨论区 】
【 原文由 ksai 所发表 】
发信人: tahan (ahan), 信区: economics
标 题: 大国行为与道德取向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May 16 16:57:43 1998) , 站内信件
为大国政治的道义原则叫好
中国政府最近一再声明,人民币不会贬值,并愿意为
此付出必要的代价。
使中国政府采取这一金融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
如果人民币贬值,势必会使已经十分脆弱的东南亚金融形
势雪上加霜,从而冲击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
所谓“代价”,目前看得见的一点是,由于人民币币
值的高企,中国的出口贸易在某些方面与东南亚国家相比
,处于相对劣势。由于香港以及广东沿海的一些厂商拿不
到订单,广东吸纳民工的能力已低于往年。
换句话说,为了东南亚金融形势的稳定,中国政府宁
愿牺牲一些就业机会、承担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这种为了道义原则而牺牲实利的做法,令人想起中国
政府和人民70年代授建“坦赞铁路”的故事。
“坦赞铁路”是以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到赞
比亚的首都卢萨卡附近的姆林巴,被非洲人民称为“乌呼
鲁”的一条大铁路,“乌呼鲁”在斯瓦希里语也是“自由
”的意思。
“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经过的地方环境非常恶
劣,好多地方是未经开发的热带原始森林,工程难度世所
罕见。坦桑尼亚政府曾请西方国家帮忙,但写出来的可行
性报告都认为是不可行的。一方面工程难度太大,几乎无
法修成这条铁路,另一方面投资进去,几乎肯定收不回成
本。无奈之下,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
转向中国求援,最后由毛泽东一锤定音,一定要建成这条
铁路。
从1968年5月开始勘测设计,到1976年7月建成正式通
车,8年时间里,有5万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修路大军来到
非洲,硬是把西方人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办成了。
中国人几乎不算经济帐的做法,在政治上获得了出乎
人们预料的收获。由于援建这条铁路,中国在非洲的影响
如日中天,其直接后果是导致1971年10月24日联合国大会
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从援建坦赞铁路的例子,到现在中国政府为维持人民
币的币值而甘愿付出代价,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政
治思路确实不是斤斤计较蝇头小利的人们所能想象的。
有个西方的外交家说:“国家没有道德,只有利益。
”颇有一些人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国家外交和国际政治的本
质,而鹦鹉学舌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这类看法并非不可挑剔。首先,由于每个国家毫无
节制地运用实用理性,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使理性
的计算变得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倒是道义的原则提
供了某种明确肯定的行动规则,避免了犹豫不决或措手不
及。
其次,当一个国家把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它未
必能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根据哈耶克的考察,人类行动
的意图与人类行动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因此
,人类依据一般性的道义原则对行动作出判断与反馈,可
能比挖空心思地去规划设计有更高的效率及更满意的收获
。
第三,在人类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道德原则,尤其是
那些一般性的公共道德,往往是最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的
,而违背这种道德企图投机取巧,反而首先损害的就是自
己。(君子)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robcad10.h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robcad10.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589毫秒+ - R